10余年間,行走在藏區(qū)豐沃的民族文化田野中,無論是在群山環(huán)抱的德欽縣奔予欄村,還是在河水淙淙的香格里拉市尼西鄉(xiāng)上橋頭村,或者是在山色蔥蘢的維西縣塔城鎮(zhèn)其宗村,路過家門,藏民們總是熱情地招呼作者去家中喝茶攀談,似乎我已成為他們村的一員,成了他們熟識的鄰里.,每遇我們刨根問底、輪番上陣、不分晝夜式地“糾纏”,淳樸善良的村民總是不厭其煩、竭盡所能地一一作答,詳細解釋。更有甚者,為了能系統(tǒng)、全面、細致地回答我們的問題,為我們的研究提供進一步的線索,一些受訪者還把問題記錄下來,讓我們次日再去拜訪。這些年來,藏區(qū)、藏民、藏族以及藏族周邊各民族的文化,給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田野圖像:云南藏族木碗文化》作者無盡的學術研究資源,他們的真誠和對自身文化的珍愛是作者進行學術研究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