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工藝美術論中國畫家性格與繪畫風格的關系

論中國畫家性格與繪畫風格的關系

論中國畫家性格與繪畫風格的關系

定 價:¥65.00

作 者: 于棟華
出版社: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叢編項: 美術學博士文叢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30584309 出版時間: 2018-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6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繪畫風格的形成是畫家繪畫藝術走向成熟的標志之一。性格作為影響繪畫風格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對繪畫風格起著潛在的心理影響。沒有自我性格的繪畫作品便沒有生命力,最終將被歷史淘汰乃至遺忘。中國歷代著名的畫家在作品中大都注重自我性格的表露,從而創(chuàng)造了他們與眾不同的繪畫風格,歷經(jīng)中國繪畫綿長的發(fā)展過程而仍舊被后人所矚目?!墩撝袊嫾倚愿衽c繪畫風格的關系/美術學博士文叢》在研究中國畫家性格與繪畫風格的史料及借鑒性格與繪畫風格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用例證、分析、歸納總結(jié)等方法,分析畫家的性格與其繪畫風格的關系,證明畫家的性格對其繪畫風格可能形成的影響,及繪畫風格中隱含的畫家性格因素。《論中國畫家性格與繪畫風格的關系/美術學博士文叢》的第一章首先闡述了選題背景、選題意義、目前研究的現(xiàn)狀、《論中國畫家性格與繪畫風格的關系/美術學博士文叢》的研究方法、創(chuàng)新點等。第二章簡述了性格、風格與繪畫風格的概念,以及繪畫風格對于畫家成功的重要意義,并著重提出影響個人風格形成的性格因素的重要性。第三章和第四章為《論中國畫家性格與繪畫風格的關系/美術學博士文叢》的重點。第三章分析影響畫家繪畫風格的性格因素如何對畫家的繪畫風格進行影響。第四章分析繪畫的“體驗生活”“醞釀感悟”“繪畫表現(xiàn)”三個過程中性格的潛在性,說明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性格影響畫家的選材;醞釀感悟的過程中,性格左右畫家的思維形式;繪畫表現(xiàn)的過程中,性格影響畫家的審美行為。第五章對性格與繪畫風格出現(xiàn)的不相符的現(xiàn)象進行辨析,說明性格的多重性與潛在的性格外露是造成外在性格與實際風格不符的主要原因。第六章得出《論中國畫家性格與繪畫風格的關系/美術學博士文叢》的結(jié)論:性格與繪畫風格的統(tǒng)一性,性格與繪畫風格的可塑性,性格對繪畫風格的潛在心理影響,性格的多重性的掩飾現(xiàn)象及風格與潛在的本我的性格相一致。并得出對當代畫家的啟示:在現(xiàn)代中國繪畫人才濟濟的大潮中,不要盲目跟從潮流,而要充分挖掘自我性格對于繪畫創(chuàng)作的有利因素,形成富有自我獨特個性的繪畫風格。

作者簡介

  于棟華, 著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
中國畫家性格與繪畫風格關系研究的發(fā)展
1.2 當前研究的現(xiàn)狀
1.3 選題意義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 論文結(jié)構(gòu)
1.6 創(chuàng)新點
1.7 未盡事宜
1.8 相關說明
第二章 性格、風格與繪畫風格的概念
2.1 性格的定義、性格的形成與發(fā)展以及性格的意義
2.1.1 性格的定義
2.1.2 性格的形成與發(fā)展
2.1.3 性格的意義
2.2 風格的定義、風格理論的發(fā)展
2.2.1 風格的定義
2.2.2 風格理論的發(fā)展
2.3 繪畫風格的概念
第三章 影響畫家繪畫風格的性格因素
3.1 人文環(huán)境因素
3.1.1 先秦兩漢時期
3.1.2 魏晉南北朝
3.1.3 唐代
3.1.4 宋代
3.1.5 元明清
3.1.6 近代
3.1.7 當代
3.2 時代性格影響下的時代風格
3.2.1 先秦兩漢時期
3.2.2 魏晉南北朝
3.2.3 隋唐五代
3.2.4 宋代
3.2.5 元明清
3.2.6 近現(xiàn)代
3.2.7 當代
3.3 地域性格影響畫家的風格
3.3.1 地域性格的定義
3.3.2 地域性格影響下的畫派風格
3.3.3 地域改變帶來的風格變化
3.3.4 李唐的風格轉(zhuǎn)變
3.3.5 徐悲鴻的風格轉(zhuǎn)變
3.3.6 劉新華的思鄉(xiāng)愛國情結(jié)
3.4 家庭影響畫家的性格
3.4.1 教育的意義
3.4.2 家庭境況
3.4.3 家庭教育態(tài)度
3.4.4 家庭氣氛
3.4.5 童年情結(jié)
3.4.6 繪畫世家
3.5 學校教育塑造畫家的性格
3.5.1 中國古代的學校教育
3.5.2 當代的學校教育
3.5.3 學校教育的利弊
3.6 社會活動
3.6.1 社會活動的意義
3.6.2 人生經(jīng)歷與繪畫風格轉(zhuǎn)變
3.6.3 陳洪綬怪誕人物造型的社會因素
3.6.4 跌宕人生對李孝萱畫風的影響
3.7 繪畫天賦
3.7.1 繪畫天賦的意義
3.7.2 大腦中樞的審美功能
3.7.3 神思審美思維
3.7.4 審美直覺
3.7.5 繪畫天賦與遺傳
3.7.6 繪畫天賦的差異
3.8 畫家氣質(zhì)
3.8.1 氣質(zhì)的含義
3.8.2 氣質(zhì)的動力特征
3.8.3 氣質(zhì)學說的演變
3.8.4 氣質(zhì)類型及行為特征
3.8.5 畫家氣質(zhì)類型與風格特征
3.8.6 躁狂抑郁氣質(zhì)的悲觀世界
3.8.7 何家英綜合氣質(zhì)在繪畫中的體現(xiàn)
第四章 性格在繪畫過程中的體現(xiàn)及其對繪畫風格的潛在心理影響
4.1 審美需要是畫家繪畫的動機
4.1.1 審美需要的含義
4.1.2 “天生我才”的徐渭
4.2 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性格影響畫家的選材
4.2.1 審美的目的性
4.2.2 體驗生活,積累素材
4.2.3 謝環(huán)的選材心理
4.2.4 唐寅的選材心理
4.2.5 石濤“殘花情結(jié)”的心理含義
4.3 醞釀感悟的過程中,性格影響畫家的思維形式
4.3.1 潛意識中本我的暴露
4.3.2 圖解潛意識的運動規(guī)律
4.3.3 圖解潛意識的斗爭
4.3.4 圖解畫家潛意識的演繹發(fā)展
4.3.5 藝術“靈感”
4.3.6 從潛意識角度分析陳洪綬的《花鳥草蟲圖》
4.4 理智性格醞釀感悟的邏輯性
4.4.1 理性性格畫家的風格特點
4.4.2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的理性因素
4.5 感性性格醞釀感悟的非邏輯性
4.5.1 感性性格畫家的風格特點
4.5.2 八大山人繪畫中的非邏輯因素
4.6 繪畫表現(xiàn)的過程中,性格影響畫家的審美行為
4.6.1 不同性格的審美行為差異
4.6.2 審美動作改變時的繪畫表現(xiàn)
4.6.3 以美酒作為潤筆的畫家
4.6.4 傅抱石“抱石皴”風格的動作審美
第五章 性格與繪畫風格相囿的辨析
5.1 “畫如其人”的推測
5.2 性格的外部形象——人格面具掩蓋真實的性格
5.2.1 “人格面具”
5.2.2 畫家“人格面具”是一種修養(yǎng)、學養(yǎng)的表現(xiàn)
5.2.3 秦檜“因人廢字”
5.2.4 戴著“面具”的“紅光亮”繪畫風格
5.3 性格的內(nèi)部形象——阿尼瑪和阿尼姆斯顯出相反的性格
5.3.1 “阿尼瑪”和“阿尼姆斯”塑造性格內(nèi)部形象
5.3.2 張萱、周防的女性化內(nèi)部性格傾向
5.3.3 管道異的男性化內(nèi)部性格傾向
5.3.4 清代“常州畫派”女性畫家的男性內(nèi)部性格傾向
5.3.5 古代“名妓”畫家的男性內(nèi)部性格傾向
5.4 維護身體機能恢復平衡的風格
5.4.1 圖解“壓抑性格造成的極端爆發(fā)”形成的風格
5.4.2 圖解“緊張的機體需要休息”形成的風格
第六章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