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1章 緒 論 1
1.1 高填方加筋路堤研究的意義 1
1.2 土工格柵性能研究進展 4
1.2.1 加筋的發(fā)展史 4
1.2.2 加筋材料 5
1.2.3 廢舊輪胎用于土體加筋的研究 6
1.2.4 國內外土工合成材料蠕變特性研究進展 10
1.2.5 加筋土特性試驗 11
1.3 高填方路堤研究現(xiàn)狀 12
1.3.1 高填方路堤沉降特點及研究進展 12
1.3.2 高填方路堤穩(wěn)定性研究進展 14
1.3.3 路堤沉降規(guī)律研究進展 15
第2章 填土—筋材界面特性研究 1
2.1 直剪試驗 2
2.1.1 直剪試驗原理 2
2.1.2 試驗設備和材料及方法 2
2.1.3 試驗結果分析 5
3.8% 15
2.2 土石混合料—格柵界面摩擦試驗 15
2.2.1 試驗試樣制備 15
2.2.2 相同配比試樣與不同土工格柵的試驗結果分析 16
2.2.3 不同配比試樣與相同土工格柵的試驗結果分析 24
2.3 不同填料格柵界面摩擦性能分析 29
2.3.1 單向土工格柵與不同土體的界面分析 29
2.3.2 雙向土工格柵與不同土體的界面分析 32
2.3.3 三向土工格柵與不同土體的界面分析 34
2.4 本章小結 36
第3章 天然材料加筋土力學性能 38
3.1 毛竹、棕麻材料拉伸試驗 38
3.1.1 試驗過程 38
3.1.2 試驗結果及分析 41
3.2 毛竹條加筋砂的大尺寸直剪試驗 46
3.2.1 試驗過程 47
3.2.2 試驗結果及分析 48
3.3 棕麻纖維加筋土三軸試驗 54
3.3.1 棕麻纖維加筋砂三軸試驗 54
3.3.2 棕麻纖維加筋黏土的三軸試驗 61
3.3.3 本章小結 錯誤!未定義書簽。
3.4 竹條與棕麻纖維復合加筋三軸試驗 69
3.4.1 試驗過程 70
3.4.2 試驗結果及分析 71
3.5 毛竹和棕麻加筋土的工作機理 74
3.5.1 毛竹加筋土工作機理分析 75
3.5.2 棕麻加筋土工作機理分析 80
3.5.3 棕麻纖維和竹條混合水平-豎向加筋機理分析 83
3.6 本章小結 85
第4章 輪胎加筋土力學性能研究 86
4.1 輪胎加筋土界面剪切性能 86
4.1.1 試驗 86
4.1.2 試驗方案 87
4.1.3 試驗結果及分析 89
4.0 91
4.9 93
4.2 廢舊輪胎加筋土三軸試驗研究 94
4.2.1 試驗方案 95
4.2.2 試驗結果及分析 96
4.3 廢舊輪胎碎片混合土動三軸試驗 101
4.3.1 試驗過程 102
4.3.2 試驗結果及分析 108
4.4 本章小結 115
第5章 筋材蠕變特性分析 117
5.1 筋材蠕變機理和模型研究 117
5.1.1 蠕變特性機理 117
5.1.2 前人蠕變模型總結 119
5.1.3 流變模型加載推導及驗證 122
5.1.4 流變模型修正推導及驗證 128
5.1.5 利用蠕變模型分析加筋土的本構關系 130
5.2 室內蠕變試驗 135
5.2.1 有紡織物和格柵蠕變試驗研究 135
5.2.2 室外老化蠕變試驗 138
5.2.3 蠕變特性影響因素分析 141
5.3 加速蠕變試驗方法 146
5.3.1 時溫疊加法 146
5.3.2 分級等溫法 154
5.3.3 荷載轉換法 160
單根 164
5.3.4 動荷載法 169
5.4 蠕變折減系數(shù) 174
5.4.1 概述 174
5.4.2 時溫疊加法確定蠕變折減系數(shù) 178
5.4.3 蠕變和鋪設磨損復合折減系數(shù)的確定 180
3.40 185
5.4.4 蠕變性能的灰色預測 186
5.5 本章小結 191
第6章 土工格柵加筋路堤模型試驗裝置研究 194
6.1 土工格柵加筋路堤模型試驗裝置研究 194
6.1.1 裝置研制 195
6.2 土工格柵加筋路堤模型試驗研究 203
6.2.1 模型試驗 203
6.2.2 試驗結果分析 209
6.3 坡體變形和格柵布置的影響分析 214
6.3.1 路堤變形沉降的組成和影響因素 215
≥93 215
6.3.2 土工格柵加筋路堤模型試驗路堤沉降分析 216
32.3 220
6.3.3 坡體內部變形分析 221
9.89 223
6.3.4 不同工況下加筋對路堤位移場的影響 224
6.3.5 側向位移對沉降的影響 229
6.4 廢舊輪胎加筋邊坡模型試驗研究 233
6.4.1 介紹 233
未加筋 233
未加筋 233
6.4.2 試驗方案 233
6.4.3 試驗結果及分析 236
9.55 240
6.5 本章小結 249
第7章 高填方路堤沉降規(guī)律研究 252
7.1 高填方路堤沉降規(guī)律現(xiàn)場試驗 252
7.2 試驗方案 252
7.3 路基沉降規(guī)律 253
7.3.1 譚家溝路段地基沉降規(guī)律 253
7.3.2 譚家溝路堤一級臺階沉降規(guī)律 255
7.3.3 譚家溝四級臺階沉降規(guī)律 257
7.3.4 譚家溝五級臺階沉降規(guī)律 259
7.3.5 譚家溝六級臺階沉降規(guī)律 261
7.4 李家院路基沉降規(guī)律 262
7.4.1 李家院基礎沉降規(guī)律 262
7.4.2 李家院一級臺階沉降規(guī)律 263
7.4.3 李家院二級臺階沉降規(guī)律 264
7.4.4 李家院五級臺階沉降規(guī)律 265
7.5 沉降預測方法的分析 266
7.5.1 雙曲線法 266
7.5.2 指數(shù)曲線法 266
7.5.3 泊松曲線法 267
7.6 GM(1,1)灰色理論模型 267
7.6.1 GM(1,1)模型的建立 267
7.6.2 不等時距GM(1,1)模型 268
7.6.3 GM(1,1)模型精度的檢驗 269
預測精度等級 271
不合格 271
7.7 基于實測的高填方路基沉降控制研究 271
7.7.1 工程概況 271
7.7.2 沉降監(jiān)測方案 272
7.7.3 沉降監(jiān)測設備 272
7.7.4 沉降監(jiān)測數(shù)據分析 273
17 277
22 277
38 277
70 277
116 277
S 277
31.5 277
32 277
-73.61 299
-40.31 300
-32.12 300
-32.27 300
-11.15 300
-11.02 300
7.8 本章小結 300
第8章 變剛度交界區(qū)加筋路堤的受力分析 302
8.1 橋頭格柵加筋路堤 302
8.1.1 格柵處理橋頭路堤的工作機理 302
8.1.2 理論分析 303
1563 303
40 304
L(m) 304
8.1.3 格柵受力分析與計算 304
8.2 算例分析 306
8.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06
306
20 307
20 307
8 307
18 307
307
8.2.2 格柵B端拉力對錨固端拉力的影響 307
8.2.3 對格柵錨固端拉力的影響 308
8.3 挖填交界區(qū)格柵加筋路堤分析 309
8.4 理論分析 309
8.4.1 路堤病害及成因 309
8.4.2 格柵工作機制 311
8.5 現(xiàn)場試驗 311
8.5.1 試驗概況 311
/ MPa 312
n 312
30 312
8.5.2 試驗結果分析 312
8.6 有限元分析 314
8.6.1 計算模型 314
8.6.2 計算結果分析 315
-19.50 317
2.29 317
-15.00 317
8.7 本章小結 318
第9章 高填方路堤變形及穩(wěn)定的數(shù)值模擬 319
9.1 高填方路堤變形特性 319
9.2 應力不變量和應力空間 319
9.3 土體的本構模型 322
9.4 計算模型 325
9.5 填料物理力學參數(shù) 326
9.6 計算工況 327
√ 327
9.7 計算結果分析 327
9.7.1 譚家溝高路堤計算結果分析 327
9.7.2 李家院高路堤計算分析 337
位移 343
應力 343
0.026 343
4(片巖 鋪設層80cm) 343
9.8 高填方路堤穩(wěn)定性分析 344
9.9 路堤穩(wěn)定性理論分析 344
9.9.1 穩(wěn)定分析說明 344
9.9.2 譚家溝路堤穩(wěn)定性計算 347
部位 347
9.9.3 李家院路堤穩(wěn)定性計算 349
(材料2) 351
(材料1) 351
譚家溝 351
1.50 351
左邊坡 351
右邊坡 351
9.10 路堤處理方案 352
9.11 高填方路堤穩(wěn)定性的參數(shù)分析 354
9.12 強度折減法 354
9.13 路堤穩(wěn)定性計算 354
堤身穩(wěn)定性 355
9.14 路堤穩(wěn)定性的參數(shù)分析 355
9.15 本章小結 362
參 考 文 獻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