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建構的天下秩序體系,不但彰顯了空間形式與文化權力之間的關聯(lián),而且隱喻著社會記憶與典范歷史框架下的政治認同與思想訴求。《漢代天下秩序的建構與文學書寫》借由文本的考察,思考大一統(tǒng)心理空間圖式下的漢帝國對天下秩序的想象。中央與四方、南與北是論文試圖架構的兩個基點,或者說是重新檢討漢代天下秩序的建構與文學空間書寫的兩個論題。該書旨在通過這兩個議題的研究與思考,觀察漢代天下秩序建構和文學書寫內蘊的政治權力、社會記憶、宗教信仰。全書結構則如下:一至第三章討論漢帝國的天下支配模式。漢帝國時代的華夏與四夷,或者說中央與四方,二者同處于一名為“天下”的空間結構中。如何規(guī)劃設計華夏與四夷間的秩序結構,是帝國面臨的時代性困惑與形而上焦慮。漢代知識階層分別從政治、文化、宗教三方面來探討此問題的解決方案:一是政治方面的邊境開發(fā)模式,主張帝國以武力征討周邊之不服,借助郡縣制將周邊四夷納入帝國的統(tǒng)一支配體系;第二是文化方面的家族模式,主張以“夷夏同源”的血緣神話將華夏與四夷凝聚成一“天下”共同體,同時又擬仿宗法制原理確定華夏支配四夷的秩序形態(tài);第三是宗教方面的祭天模式,主張?zhí)熳右约捞烊〉锰斓厣耢`的神力,借助無處不在的天地神力來實現(xiàn)對中國與四夷的無差別支配。第四至第六章討論北方中原文化本位下的南方形象的塑造。帝制時代的北方在文化與地域的雙重維度鑄就了“北方中心主義”的思維方式,南方成為帶有主觀精神編選、組織、建構、創(chuàng)制的“虛幻空間”。作為“北方中心主義”思維意象的投射,南方空間充斥著意識形態(tài)、政治想象、文化秩序等權力因素的運作,南方書寫暗喻著北方文化中心觀主導下的政治建構與身份認同。然而事實中的南方,不僅是一個抽象的物質空間,更是一個涵泳文化意義與生命價值的人文空間。該書選取漢代文本中的史料編撰、《詩經》闡釋、《楚辭》研究三個角度來分析漢代大一統(tǒng)政治理念與北方文化中心論在塑造南方形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