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自然科學總論科技與倫理的世紀博弈

科技與倫理的世紀博弈

科技與倫理的世紀博弈

定 價:¥45.00

作 者: 周麗昀 等 著
出版社: 上海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7137813 出版時間: 2019-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61 字數:  

內容簡介

  面對科學技術的高歌猛進,人類的未來會如何,這是一個需要迫切回答的意義深遠的問題。如果說科學技術更多關注和追求的是“能做什么”(實然層面),而倫理則追問科學技術“該做什么”(應然層面)。要區(qū)分應然和實然的層面,并非技術上能做的就是該做的。人類正是在科技與倫理的博弈中前進的。如果說科學技術像一匹不斷飛馳的駿馬,那么倫理就像制約駿馬的韁繩。如果沒有倫理的規(guī)范、約束和引導。科技一昧的瘋狂發(fā)展很可能會把人類帶上不歸路。

作者簡介

  周麗昀,1972年生于山東省淄博市。2004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美國布朗大學(BrownUniverslty)哲學系訪問學者?,F為上海大學發(fā)展規(guī)劃處副處長,哲學系教授。曾出版專著《科學的力量》(濟南出版社2000年版)、《當代西方科學觀比較研究:實在、建構和實踐》(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年版)、《現代技術與身體倫理研究》(上海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參與譯著兩部,在《哲學動態(tài)》《學術月刊》《自然辯證法研究》等國家核心刊物上發(fā)表論文40余篇。主持完成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多項。主要研究興趣為科學哲學、科技倫理、技術與藝術、身體理論、思想政治教育等。

圖書目錄

緒論 在科技與倫理的博弈中前行
第一節(jié) 當代科學技術的特征和趨勢
一、新一輪科學技術革命蓄勢待發(fā)
二、當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特征與趨勢
三、當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辯證關系
第二節(jié) 科技革命與道德倫理的關系
一、科技與倫理的互動
二、新科技革命對人類自身的改變
三、身體作為理解技術與倫理的獨特視閩
第三節(jié) 本書的主要內容
第一章 生命倫理
第一節(jié) 生命倫理學概要
一、生命倫理學的概念
二、生命倫理學的基本原則
三、生命倫理學面臨的困境:實踐有效性的缺失
第二節(jié) 生命倫理學經典案例分析
一、基因編輯嬰兒的是與非
二、克隆技術與“克隆人
三、輔助生殖技術及其倫理問題
四、死亡的范式轉換與安樂死
第三節(jié) 身體倫理學對生命倫理學的批判和超越
第二章 神經倫理
第一節(jié) 神經倫理學的產生
第二節(jié) 神經科學發(fā)展及其倫理問題
一、精神疾病的診斷及其倫理問題
二、精神疾病的治療其倫理問題
三、神經增強技術及其倫理問題
四、大腦植入物及腦機接口的倫理問題
第三節(jié) 倫理學的神經科學研究
一、道德判斷的神經科學研究
二、軀體標識假說
三、自由意志的神經科學研究
第四節(jié) 神經科學技術的倫理反思
第三章 網絡倫理
第一節(jié) 網絡倫理學的內涵與特征
一、網絡倫理學釋義
二、網絡空間的哲學意蘊
三、微媒體時代網絡空間的特征
第二節(jié) 網絡空間中的倫理問題
一、身份認同與自我異化
二、言論傷害與網絡暴力
三、信息泄露與隱私權的破壞
四、網絡安全危機與信息犯罪
五、網絡對知識產權的侵犯
六、數字遺產與網絡虛擬財產問題
第三節(jié) 以身體為界面的網絡倫理思考
一、網絡空間中的身體:在場還是缺席
二、個人性與公共性的結合
三、全球化和地方化的統(tǒng)一
四、虛擬與現實之間的張力
第四章 環(huán)境倫理
第一節(jié) 環(huán)境倫理學的概念與特征
一、什么是環(huán)境倫理學
二、環(huán)境倫理學的特征
三、歷史上的幾次環(huán)保浪潮
第二節(jié) 環(huán)境倫理學的主要流派及基本觀點
一、人類中心主義
二、動物解放論和動物權利論
三、生物平等主義
四、生態(tài)整體主義
第三節(jié) 環(huán)境倫理學案例分析
一、人類中心主義的災難
二、自然的權利訴訟
三、秦嶺違建別墅群
四、小山村的綠色跨越
第四節(jié) 踐行環(huán)境保護,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堅持生態(tài)文明理念
二、堅持公平發(fā)展原則
三、堅持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統(tǒng)一
四、加強環(huán)境法治
五、在社會實踐中踐行環(huán)境倫理
第五章 設計倫理
第一節(jié) 設計倫理概要
一、設計是什么
二、設計倫理的發(fā)展流變
第二節(jié) 現代社會的設計倫理問題
一、舒適生存設計與人性退化
二、過度設計與不合理消費
三、不當設計忽略用戶體驗
第三節(jié) 設計倫理的原則
一、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
二、以人為本原則
三、適度原則
四、體驗的交互性原則
第四節(jié) 基于身體體驗的設計思維
一、復雜思維——從還原到多元
二、關系思維——從分裂到融合
三、過程思維——從結果到過程
第六章 人工智能倫理
第一節(jié) 人工智能倫理概要
一、人工智能研究的背景
二、人工智能倫理問題的出現
第二節(jié) 人工智能的發(fā)展與應用帶來的倫理問題
一、人工智能工廠出現,失業(yè)率上升
二、自動駕駛與倫理和法律應對
三、人工智能的自主意識及對人類的挑戰(zhàn)
四、人工智能能否具有主體地位
第三節(jié) 人們應該如何與人工智能相處
一、全面認識智能革命的影響
二、學會與人工智能和諧共處
三、人類或許不需要“超級人工智能
第七章 大數據倫理
第一節(jié) 大數據倫理的相關概念
一、從數據到大數據
二、數據倫理學與大數據倫理學
第二節(jié) 大數據的應用及其引發(fā)的倫理問題
一、關于數據本質的多重理解
二、數據與人類的關系
三、數據共享與人類隱私保護
第三節(jié) 數據治理的多種路徑
一、以技術為主導的數據治理
二、以個人為主導的數據治理
三、以政府為主導的數據治理
四、以跨國組織為主導的數據治理
第八章 責任倫理
第一節(jié) 責任倫理學概述
一、馬克斯·韋伯的責任倫理思想
二、漢斯·約納斯的責任原理及其道德實踐
第二節(jié) 責任倫理的經典案例分析
一、智能自主系統(tǒng)發(fā)展中的責任倫理問題
二、荷蘭鹿特丹港的“負責任創(chuàng)新”實踐
三、杭州“五水共治”負責任治理實踐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新驅動戰(zhàn)略與責任體系構建的可能路徑
一、堅持共同責任的基本原則
二、明確科學家應當承擔倫理責任
三、制定和完善具體可行的政策與法規(guī)
四、加強公眾的參與度和創(chuàng)新教育
第九章 科研倫理
第一節(jié) 科研倫理與科學道德
一、科學精神
二、科學道德
三、科學家的社會責任
第二節(jié) 學術不端的表現及其危害
一、國外對學術不端行為的不同理解
二、中國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認定
三、學術不端行為的分類
四、學術不端行為的影響
五、學術不端行為產生的根源
第三節(jié) 如何預防學術不端行為的發(fā)生
一、堅持規(guī)范教育和引導
二、加強制度規(guī)范與監(jiān)督約束
三、恪守科研道德和學術規(guī)范
附錄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2010-2019)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