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理論法學中國法律史教程

中國法律史教程

中國法律史教程

定 價:¥78.00

作 者: 馬小紅 著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00180061 出版時間: 2019-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496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教程的編寫力求做到“兼顧古今”“史論結合”。“兼顧古今”是在客觀陳述法律發(fā)展史的基礎上,亦立足于現(xiàn)實社會中的法律環(huán)境對歷史上的法律進行現(xiàn)代性詮釋?!笆氛摻Y合”是在盡可能客觀地呈現(xiàn)法律歷史原貌的同時,亦以現(xiàn)代部門法學的分類分別闡述中國法律發(fā)展的進程。本教程“皇帝制度”專設一章,突出了中國古代社會的法律特點,即以皇權為核心的制度安排與學說闡釋。第六章“近代中國法律的轉型”主要闡述西學東漸以來近代中國法律變革的特點,重在描述與論證由古至今的“轉型”。第二章至第五章按官制官規(guī)、民法、刑法、訴訟法分類歸納了中國古代法律的有關史實,總結了中國古代法律發(fā)展的經(jīng)驗和教訓,以期能為當下的法律提供歷史的借鑒。

作者簡介

  馬小紅,1958年生,山東青島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著有《禮與法:法的歷史連接》《中國法思想史新編》《古法新論:法的古今連接》《守望和諧的法文明》(合著)等作品。在法學類核心刊物上發(fā)表論文百余篇?,F(xiàn)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律思想史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中國法律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 柴榮,1969年生,山西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著有《臺灣地區(qū)金融法律制度變遷研究》《中國古代物權法研究》等,在法學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40余篇。2012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 ”,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者。獲得第一屆中國法律文化研究成果三等獎?,F(xiàn)任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最高人民法院中華司法研究會特聘研究員、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 孫季萍,1965年生,山東牟平人。煙臺大學法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合著《中國傳統(tǒng)官僚政治中的權力制約機制》《中國民法史》《法律監(jiān)督論綱》等,在法律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30余篇。兼任中國法律史學會理事,山東省中國法制史學會副會長。 春楊,1967年生,湖北鄂州市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后。出版專著《晚清鄉(xiāng)土社會民事糾紛調解制度研究》,獲2013年“中國法律文化研究成果獎”二等獎。在法學核心期刊及其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40余篇。現(xiàn)為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 姜曉敏,1970年生,黑龍江人,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出版專著《西漢對犯罪的預防與懲治》,在法學刊物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赴瑞士弗里堡大學、美利堅大學華盛頓法學院訪學?,F(xiàn)任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律思想史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北京市中國法律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馬建紅,1966年生, 山西汾陽人,法學博士。山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律思想史專業(yè)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在《文史哲》《山東大學學報》《法學雜志》《人權研究》等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多篇,并在《北京青年報》開設個人專欄,發(fā)表法治時評文章200余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皇帝制度
第一節(jié) 皇帝制度的淵源與沿革
一、“皇”“帝”“王”“天子”“君”字義
二、皇帝與皇帝制度
第二節(jié) 皇帝權力合法性的思想來源
一、 夏商西周關于“王權”合法性的思想與制度
二、 春秋戰(zhàn)國諸子關于“君權”合法性的論述
三、 自秦至清關于皇權合法性的理論
第三節(jié) 皇帝的地位與權限
一、 皇帝的至尊地位
二、 皇帝的權力
三、 皇帝權力的制約
第二章 官制官規(guī)
第一節(jié) 中國古代官制官規(guī)學術史
一、前學科時代的研究
二、近代研究成果
三、現(xiàn)代研究成果
第二節(jié) 中國古代官制官規(guī)理念
一、君主專制的政體理念
二、集權官僚制的行政組織思想
三、嚴于吏治的權力監(jiān)督意識
第三節(jié) 中國古代官制架構
一、中央決策與執(zhí)行系統(tǒng)
二、地方行政區(qū)劃設置
三、地方行政事權分配
第四節(jié) 中國古代官員選任制度
一、官員選拔途徑
二、官員選用標準
三、官員任用制度
第五節(jié) 中國古代官員考課與監(jiān)察制度
一、官員考課制度
二、官員監(jiān)察制度
第三章 民事法律
第一節(jié) 中國“固有”民法思想之研究現(xiàn)狀
一、“固有”民法一詞的由來
二、“固有”民法形態(tài)之討論
第二節(jié) 中國“固有”民法之表達形式
一、禮
二、散見于國家正式律典中的民商事活動規(guī)則
三、民間習慣是中國古代多樣化的民事規(guī)范表達方式之一
第三節(jié) 中國古代民事案件審理之價值追求與實現(xiàn)路徑:“息訟”與“教化”
一、民事訴訟中官員的身份定位與價值觀塑造
二、民事訴訟中“息訟”的思想基礎和實踐目的
三、民事訴訟“息訟”的主要路徑:調停與裁判中的教育感化
第四節(jié) 中國古代民事案件之解析
第四章 刑事法律
第一節(jié) 思想觀念
一、有關刑法起源的幾種觀點
二、夏商的“天罰神判”思想與西周的“明德慎罰”思想
三、先秦儒家的“以德去刑”觀與先秦法家的“以刑去刑”觀
四、漢代“德主刑輔”正統(tǒng)思想的確立
五、唐代“德本刑用”思想的法典化
六、對于肉刑、秋冬行刑以及復仇等問題的爭論
第二節(jié) 法 律 規(guī) 范
一、夏商的“禹刑”、“湯刑”與西周的“九刑”、《呂刑》
二、春秋時期子產(chǎn)“鑄刑書于鼎”與戰(zhàn)國時期《法經(jīng)》的制定
三、秦漢時期的刑事法律規(guī)范
四、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時期的刑事法律規(guī)范
五、宋元至明清時期的刑事法律規(guī)范
第三節(jié) 刑 法 原 則
一、維護貴族官僚特權的刑法原則
二、維護宗法倫理的刑法原則
三、區(qū)分主觀惡性的刑法原則
四、矜老恤幼的刑法原則
五、比附類推的刑法原則
六、涉外案件的處理原則
第四節(jié) 犯 罪 形 態(tài)
一、違反綱常的重罪——“十惡”
二、危害政權的犯罪

......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