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進雄1941年出生于高雄。準備大學聯考時,讀到清代王念孫注釋的《廣雅疏證》,從此踏上研究中國文字奧妙的學問。在臺灣大學中文系讀書時,開始研讀甲骨學,專精甲骨文和博物館學。中文研究所畢業(yè)后,應聘加拿大多倫多市皇家安大略博物館(1968年),整理館藏的甲骨(明義士收藏)。在博物館研究階段,得到重要發(fā)現“以甲骨上的鉆鑿形態(tài)作為斷代的新標準”,此一發(fā)現影響文字學界甚巨,被安陽博物館甲骨展覽廳評為“甲骨學有貢獻的二十五名學者之一”。 1974年獲得多倫多大學東亞系博士學位后,在東亞系授課。1996年接受臺灣大學中文系聘約,教授中國文字學、古代社會與文物等課程。2006年退休,轉任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 出版專著:《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甲骨上鉆鑿形態(tài)的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古事雜談》《文字小講》《簡明中國文字學》《許進雄古文字論文集》《博物館里的文字學家》,以及《字字有來頭》系列、《漢字與文物的故事》系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