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虛構的藝術》記述了一位作家和一位編輯在近四十年的共事中所汲取的經驗教訓。它的目標受眾是讀者和作家,是那些關心寫作、關心如何寫作和提高寫作的人。我們基本的前提,就是你有能力學會如何寫得更好。 在堅持事實方面,我們毫不含糊。非虛構遠不止于事實確鑿,可是它的出發(fā)點,就是不要憑空捏造。如果事件發(fā)生在星期二,那么星期二就是它發(fā)生的時間,哪怕星期四會構成一個更有條理的故事,也不能因此改動時間。當然,這并不等于把事實和真相混為一談。 我們同樣相信故事和人物的力量。我們認為,小說的各種技巧從來都不是虛構作品的專利;除了企圖以虛構冒充事實之外,對于非虛構作家而言,沒有哪種講故事的技巧是禁區(qū)。我們還認為,無論是故事、論證還是沉思,圖書、隨筆還是家書,每一樣都要做到新穎而準確,能夠表達出一種獨特的人的存在。 過去三十年里,美國文化變得更加喧囂、快速、碎片化。就直接效果而言,作家趕不上流行音樂或是動作電影、有線電視網新聞或是即時通信。我們認為,作家不應該也沒必要試圖趕上這些。我們知道,寫作仍然是通往明晰思想和情感的最佳路線。 《非虛構的藝術》是一本源于實踐的書,是多年來嘗試寫作三類散文的產物:寫世界、寫觀念、寫自己。換句話說,這是我們倆嘗試寫作和編輯各種敘事文、隨筆和回憶錄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