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生卒年不詳,本姓王,名法極,歷南朝梁、陳及隋三朝,傳百歲而終,是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七世孫,出于王徽之一族。他早年出家為僧,后云游至浙江省吳興縣永欣寺,住了整整三十年,人稱“永禪師”。在寺中,智永深居簡出,每日臨摹王羲之的字,從未間斷。傳其退筆無數(shù),以大竹簏瘞之,人稱“退筆冢”,可見智永習書之刻苦。當時向智永求書者甚多,常常踏破門坎,于是智永用鐵皮裹上門坎,稱之為“鐵門坎”。智永是我國歷史上既承襲“二王”書風,又有自己風格的著名書法家。《真草千字文》,真草二體,是智永傳世代表作,也是我國書法史上留傳千余年的名跡。傳智永曾寫《千字文》八百本,散于世間,江東諸寺各施一本?,F(xiàn)傳世的有墨跡和刻本。墨跡本現(xiàn)流落日本,紙本,冊裝。計二百零二行,每行十字。論者認為墨跡本為智永真跡,也有人疑為唐人臨本,但保留了智永書法的風格特征,應是無疑。蘇軾評智永書“骨氣深穩(wěn)”,以此帖觀之,是為至論。該帖為真草書法學習之上選。現(xiàn)以傳世墨跡本草書部分放大影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