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緒 論 001
1. 《論語》緣起 002
2. 為學有術 004
卷二 學而第一 015
1. 學問特色016
2. 四個層次 020
3. 修身之道 022
4. 為民愛人 031
卷三 為政第二 033
1. 為政以德 034
2. 善與真誠 035
3. 孔子言孝 039
4. 問學為師 052
5. 君子之道 057
6. 人性向善 062
7. 禮儀制度 064
卷四 八佾第三 067
1. 禮主別異 068
2. 祭祀之禮 079
3. 樂其可知 085
4. 君子之風 087
卷五 里仁第四 089
1. 里仁為美 090
2. 仁者安仁 090
3. 知識辨析 092
4. 超越自我 102
5. 一以貫之 103
卷六 公冶長第五 113
1. 知人之明 114
2. 教學有方 118
3. 宰我其人 120
4. 性與天道 120
5. 君子言志 122
卷七 雍也第六 127
1. 心之修煉 128
2. 哲學深意 129
3. 教育理想 132
4. 弟子問仁 133
卷八 述而第七 139
1. 何有于我哉 140
2. 德行修養(yǎng) 142
3. 道德仁藝 143
4. 子之所慎 144
5. 生活態(tài)度 148
6. 孔子其人 150
7. 怪力亂神 151
8. 顧諟天命 152
9. 圣人與仁 153
卷九 泰伯第八 155
1. 人文教化 156
2. 守死善道 157
3. 圣明之君 160
卷十 子罕第九 163
1. 意必固我 164
2. 受命于天 164
3. 學習感悟 168
4. 天不可欺 169
卷十一 鄉(xiāng)黨第十 171
1. 人文精神 172
2. 與朋友交 172
卷十二 人性向善 175
1. 研究方法 176
2. 人性向善 177
3. 真誠由內 184
4. 善與追求 193
卷十三 先進第十一 203
1. 用人之道 204
2. 孔門諸賢 205
3. 鬼神生死 209
4. 學生特色 211
卷十四 顏淵第十二 217
1. 顏淵問仁 218
2. 行仁之道 221
3. 天道之辨 224
4. 無信不立 227
卷十五 子路第十三 231
1. 名正言順 232
2. 子為父隱 233
3. 行己有恥 239
4. 教育目標 242
卷十六 憲問第十四 243
1. 仁者管仲 244
2. 以直報怨 253
3. 知子者天 254
4. 修己安人 259
5. 不出其位 260
卷十七 衛(wèi)靈公第十五 263
1. 子路其人 264
2. 人能弘道 266
3. 朝聞夕死 267
4. 殺身成仁 269
5. 曰“如之何” 271
卷十八 季氏第十六 273
1. 損益三樂 274
2. 三戒三畏 275
卷十九 陽貨第十七 281
三年之喪 282
卷二十 微子第十八 287
舌撻隱者 288
卷二十一 子張第十九 295
萬仞宮墻 296
卷二十二 堯曰第二十(總結的話) 301
1. 儒家原則 302
2. 孤魂野鬼?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