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滴灌原理與應用》依據作者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研究成果撰寫而成,《再生水滴灌原理與應用》共16章,除緒論外,其余內容分為三篇,第一篇(第2~5章)聚焦再生水滴灌系統安全,探討不同再生水水質條件下灌水器堵塞物質———生物膜組分及礦物組分,分析水質對灌水器堵塞形成過程及堵塞機制的影響,提出綜合考慮減緩堵塞、減輕對土壤環(huán)境及作物生長不利影響的加氯/酸處理運行方式,第二篇(第6~12章)聚焦再生水滴灌的環(huán)境效應,選擇指示性病原體———大腸桿菌(E·coli)為研究對象,緊扣滴灌的非飽和入滲特征,闡釋E·coli在不同土壤以及土壤-作物系統中的運移、分布、淋失和衰減規(guī)律,分析再生水地表和地下滴灌農田酶活性的時空變化規(guī)律及其調控效果,提出降低污染風險的再生水滴灌優(yōu)化管理措施,第三篇(第13~16章)聚焦再生水滴灌養(yǎng)分的高效利用,采用15N示蹤法,闡明定量評價再生水中氮素有效性的肥料當量法,通過盆栽和田間試驗相互印證,提出再生水中氮素與尿素氮相比的有效性指標,建立考慮再生水中氮素有效性的作物模型,提出大田作物再生水滴灌優(yōu)化水肥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