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當代藝術,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解讀。 策展人奧布里斯特自20世紀80年代起,就開始有意識地采訪接觸到的藝術家,并記錄下來,至今已經積累了近2000小時的錄音素材。談笑中,《當代藝術的十九副面孔——大師與我們的時代》收錄的是他與19位(組)當代重要藝術家和建筑師的對話,其中包括大衛(wèi)·霍克尼、吉爾伯特和喬治雙人組、格哈德·里希特、路易絲·布爾喬亞、雷姆·庫哈斯、奧斯卡·尼邁耶、扎哈·哈迪德,等等。他們都是(或生前曾是)當代藝術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如被譽為“英國藝術教父”的大衛(wèi)·霍克尼,當代重要的女性主義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行為藝術之母”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建筑風格獨特又備受爭議的建筑師雷姆·庫哈斯、扎哈·哈迪德,曾參與修建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亞的奧斯卡·尼邁耶,等等。 在輕松的談話中,藝術家與建筑師闡述了自己創(chuàng)作中面對的個人及社會問題,具體作品的創(chuàng)作思路,未來的創(chuàng)作計劃,乃至對年輕藝術家的建議,等等。通過此書,我們得以看到他們的靈感來源,了解背后的創(chuàng)作故事。 本書的寫作方式,受到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史家喬爾喬·瓦薩里《名人傳》的啟發(fā),沒有區(qū)分藝術家和建筑師,而是將這些同代人視作歷史人物進行記錄。而事實上,當代藝術家和建筑師早已突破學科的藩籬,在多個領域進行著跨界實踐。無論從寫作方式還是內容來看,這本書都“很當代”! 19篇對話,19位(組)藝術家,濃縮了當代藝術的19種面貌,折射出當代藝術的豐富形態(tài)。我們亦可以通過藝術家之眼,審視我們生活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