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科普讀物其他科普知識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概論

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概論

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概論

定 價:¥99.00

作 者: 崔鴻,李秀菊 著
出版社: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叢編項: 科普理論與實踐研究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4684721 出版時間: 2020-04-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 454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借鑒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的Z新研究成果,以教育實踐和行動研究為基礎,面向青少年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現(xiàn)狀與需求,設計了章節(jié)布局。本書內容既面向中小學校園,探討了學校實施科學教育、開展科學課程與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又面向校外,探討了非正規(guī)教育場所中的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模式與理念;還面向互聯(lián)網,探討了新媒體背景下科學傳播的基本問題與對策;同時,本書結合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從業(yè)者的一般特征,討論了該類從業(yè)者專業(yè)發(fā)展的途徑與方法。

作者簡介

  崔鴻,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系主任、教育部華中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微格教學專業(yè)委員會副理事長、常務理事等職務。從事科學課程與教學論、生物學課程與教學論、科學教育、生物學教育、科學/生物教師教育(含師范教育及職后教育)、環(huán)境教育、網絡課程資源建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科學的本質
第一節(jié) 科學及其內涵
一、從當代研究者的觀點中認識科學的內涵
二、從字詞釋義中探尋科學的蘊意
三、從歷史脈絡中追溯科學的發(fā)展
四、從現(xiàn)實生活中領悟科學的特性
第二節(jié) 科學本質、科學探究及科學素養(yǎng)
一、科學本質
二、科學探究
三、科學素養(yǎng)
第二章 科學教育的發(fā)展歷史與理論基礎
第一節(jié) 科學教育的發(fā)展史
一、古代的科學教育
二、近代的科學教育
三、現(xiàn)代的科學教育
四、科學教育的深化
五、我國的現(xiàn)代科學教育改革
第二節(jié) 當代科學教育的主要理論與思潮
一、培根經驗論的科學教育理論
二、斯賓塞實證主義的科學教育理論
三、杜威的科學教育理論
四、貝爾納的科學教育觀
五、布魯納的結構主義科學教育理論
六、英國科學家弗雷澤的科學教育理論
第三節(jié) 科學教育的學科基礎
一、科學教育的哲學基礎
二、科學教育的心理學基礎
第三章 科學教育的內涵
第一節(jié) 科學教育的本質
一、科學教育概述
二、科學教育的內容
三、科學教育的方法
四、科學教育的基本要素
五、科學教育的價值
六、科學教育價值取向的演變
七、對科學教育本質的理解
第二節(jié) 科學教育的目的
一、科學教育的目的
二、我國科學教育的目標
三、我國科學課程的目標
第三節(jié) 科學教育的特點與功能
一、科學教育的特點
二、科學教育的功能
第四節(jié) 科學教育改革與研究前沿
一、國際科學教育改革
二、國際科學教育研究前沿
第四章 科學課程與教學
第一節(jié) 科學課程與教學概述
一、科學課程
二、科學課程教學
第二節(jié) 場館教育的科普實踐與策劃實施
一、場館教育目標定位
二、場館教育資源開發(fā)
三、科技館的科普實踐活動
第三節(jié) 學校教育的課程開發(fā)與教學設計
一、課程開發(fā)
二、教學設計
第四節(jié) 學校教育和科技館教育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一、學校教育和場館教育的局限性
二、學校教育和場館教育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第五章 科學傳播的基本問題
第一節(jié) 科學傳播的起源
一、西方科學傳播的發(fā)展與演變
二、中國近代科學傳播
第二節(jié) 科學傳播的界定
一、科學傳播的概念理解
二、科學傳播的參與主體
三、科學傳播的內容與渠道
四、科學傳播的當代需求與任務
第三節(jié) 科學傳播的依據與目的
一、科學傳播的依據
二、科學傳播的目的
第六章 科學傳播與媒體
第一節(jié) 建構科學傳播:傳播者、媒介與受眾
一、以科學共同體為主導的科學傳播者
二、媒介變遷下的科學傳播
三、邁向多向互動的受眾
四、主體間性:傳播者、媒體、受眾的融合
第二節(jié) 如何科學傳播:渠道及模式
一、科學傳播的渠道
二、科學傳播的模式
三、科學傳播的線性傳播模式及其典型模型
四、科學傳播的非線性傳播模式及其典型模型
第三節(jié) 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科學傳播
一、新媒體
二、新媒體環(huán)境下科學傳播的特點
三、新媒體環(huán)境下科學傳播的媒介
四、新媒體環(huán)境下科學傳播的約束因素
五、加強新媒體環(huán)境下科學傳播新格局構建的方法
第七章 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的結合
第一節(jié) 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的關系
一、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的區(qū)別
二、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的聯(lián)系
三、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的融合
第二節(jié) 科學傳播、科學教育與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一、科學素養(yǎng)提升的當代需求
二、我國科學素養(yǎng)建設
三、促進科學素養(yǎng)提升的科學傳播、科學教育的當代實踐
第三節(jié) 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的結合
一、思想的結合
二、內容與形式的結合
三、館校合作視域下的協(xié)作教育
第四節(jié) 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的發(fā)展趨勢
一、科學傳播的發(fā)展趨勢
二、科學教育的發(fā)展趨勢
三、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的融合發(fā)展趨勢
第八章 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工作者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工作者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專業(yè)特征
一、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工作者的內涵
二、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工作者的特征
三、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工作者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四、互聯(lián)網時代下的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工作者
第二節(jié) 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工作者的發(fā)展途徑與方法
一、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工作者的發(fā)展途徑與方法
二、科學教師的發(fā)展途徑與方法
三、場館工作者的發(fā)展途徑與方法
四、科學家的發(fā)展途徑及方法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