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廣益會玉編》共三十卷,收字二萬二千余,全書分為五百四十二部,與《論文關聯(lián)》為原則,似乎是以字義相關為先后。每個空下先以反切釋音,然后解釋字義,有些還引有書證或直接引用典籍的詁訓來釋義,并把一些字的古體、異體附于釋義之后。 《玉篇》是字書,又可用為韻書,是研究古籍不可缺少的工具書。今據張氏澤存堂本影印出版。為方便讀者檢索,特做檢字附于書后。日藏宋本《大廣益會玉篇》與澤存堂本相較,可以看出澤存堂本所做的改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字形改動。宋本《大廣益會玉篇》中戍戌、己已巳等不分,澤存堂本相應地做了訂正。宋本《大廣益會玉篇》從衤與從衤不分,澤存堂本相應地做了改定。改動明顯的是避諱字,宋本《大廣益會玉篇》玄、位、朗、弘、殷、恒、匡、框、郾、廷、埏、竟、境、敬、儆、撒、禎等避諱字有時缺筆,有時則不避諱,反映了宋代坊刻本避諱的實際情況。而澤存堂本則一律缺筆避諱,避諱極其嚴格,像是宋代官刻本。2.訂正訛誤。宋本《大廣益會玉篇》距離陳彭年等修定的《玉篇》已過去將近兩百年,間輾轉翻刻,訛舛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