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對沈祖棻先生詞作的一本賞析集。沈祖棻先生不僅是一位享有聲譽的古典文學研究者,也長于詩詞寫作,深為藝林欽重,其《涉江詞》尤受推崇,她也因此而有“當代李清照”之譽,葉嘉瑩先生更盛贊其為“一個集大成的作者”。特別難得的是,沈先生在詞中不僅抒寫了個人的所思所遇,還寄托了深重的家國之感,將親身經歷與國家命運熔鑄于詞句之中,境界深宏。著名學者劉永濟先生為《涉江詞》所作題辭中有“鼙鼓聲中喜遇君”及“風流長憶涉江人”之句,沈先生的絕大部分詞作正是創(chuàng)作于抗日戰(zhàn)爭的“鼙鼓聲中”,而“涉江詩人”或“涉江詞人”也是世人對沈先生的稱謂。劉永濟先生的兩句詞正將這兩層意思點出,編者張宏生教授特加以檃栝,作為本書的書名。沈先生存世詞作共500多首,本書選取其中的110首(組),敬表對沈先生110周年誕辰的紀念。本書有幸獲得葉嘉瑩先生慨然允諾,將其在南京大學的演講《從李清照到沈祖棻——談女性詞作之美感特質的演進》一文作為序言,并邀請到了詞學界的一批同仁,一起來探討沈先生的詞心,品評沈先生的詞藝。這些學者,既有20世紀80年代就已成名的施議對、鐘振振教授等,也有現在學界的中堅力量如王兆鵬、彭玉平、朱惠國、周明初、陳水云教授等,還有年輕一代的詞學研究者,如陳昌強、張文昌等。他們的研究,涵蓋從唐代到民國的詞壇,正可以從不同角度,思考沈先生在詞史上的意義。本書還特別邀請到了沈祖棻先生的弟子劉慶云教授,沈祖棻先生的外孫女張春曉教授,程門的再傳弟子吳正嵐、俞士玲、張春曉、喬玉鈺、彭潔明、蔡雯、李小雨等,研究沈祖棻詞的第一篇博士論文作者黃阿莎博士一起加入寫作,既體現了薪火相傳的意義,從某種程度上說,也能展示出一段學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