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先采用量子化學DFT計算方法,對Pd的不同表面結構上CO氧化偶聯(lián)制草酸二甲酯(DMO)的過程進行了研究,總結出表面結構對DMO合成的影響。進一步針對Pd催化劑用量的減少同時保持其高活性這一目標,構建了第二非貴金屬摻雜的Pd-M體相合金、Pd單原子合金、Pd為殼第二非貴金屬為核的Pd@M核殼型、以及不同大小的Pd簇負載在不同載體上的催化劑模型,并對這些催化劑上的DMO合成反應進行了研究,進而篩選出既能減少Pd的用量,又具有高活性和DMO選擇性的Pd基催化劑。共分為7章。第1章介紹了研究背景;第2章介紹了研究采用的軟件;第3章闡述了不同Pd表面結構對DMO合成的影響;第4章對Pd-M體相合金和單原子合金上DMO的生成進行了研究;第5章介紹了核殼型Pd簇催化劑上DMO的合成;第6和7章分別闡述了金屬氧化物載體和石墨烯載體對Pd催化劑上CO氧化偶聯(lián)制DMO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