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大幕拉開
第一章 三國里董卓為什么那么厲害 _003
董卓:一位被“黑化”了的末代周公 _005
董卓的個性行事及對后世的政治影響 _011
第二章 西涼武人集團:東漢末年大亂的揭幕者 _015
“涼州三明”時期的成形階段 _018
“關隴雙高”時期的巔峰階段 _022
“亂國三兇”時期的衰亡階段 _029
第三章 王允不“允”:志大才疏的救時宰相 _033
第四章 汝南袁氏:“化家為國”的野望 _039
袁安時期之固本培基 _042
袁京、袁敞時期之“清濁分流” _045
袁湯父子時期之綢繆布局 _046
袁隗兄弟于靈帝朝之“翻云覆雨” _049
袁隗、袁紹叔侄時期之“鷹揚虎視” _052
汝南袁氏之“裊裊余音” _057
袁紹的門戶集團及官渡戰(zhàn)敗緣由之淺探 _058
第五章 中原名門世族的崛起:左右歷史走向的強暗流 _061
東漢末年的高層權力格局 _065
初平、興平年間世族集團的“獨大” _067
建安年間早期:世族集團助曹與攻袁 _070
建安年間中后期:世族集團的易漢入魏 _073
曹丕稱帝時期:世族集團的全面復興 _075
曹睿在位時期:世族集團的“異峰突起” _079
魏末時期:世族集團的改天換地 _082
第二篇 代漢之爭
第六章 誰是真正的“代漢者”? _087
第七章 曹家父子之謀 _095
曹操“借天子以納人心”之戰(zhàn)略淺析 _097
曹丕的“分權制衡術”及其政治影響 _100
第八章 曹操為什么不做開國皇帝 _105
建安年間荀彧及擁漢派的“反曹暗斗” _107
董昭:曹魏幕后的真正“孤臣” _113
賈詡:三國時期最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_120
官渡之戰(zhàn)幕后的“無間道” _125
第九章 “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儒圣荀彧 _131
知人料事,洞若觀火 _135
算無遺策、功濟于時 _137
求賢若渴,樹人自補 _139
興文倡學,重鑄太平 _141
卓然立節(jié),身后淵流 _143
光耀千秋,萬古流芳 _146
第三篇 英雄莫問出處
第十章 劉備創(chuàng)業(yè)史 _151
劉備集團“幫派化”特征及其轉軌之淺述 _153
“俠帝”劉備 _157
關羽之驕,蜀漢之殤 _160
第十一章 陳登:以武立業(yè)的名士先驅者 _165
第十二章 承父兄之業(yè)的東吳之主孫權 _171
孫權用人立國的“得”與“失” _173
孫權晚年立嗣顧命問題之探隱 _183
第十三章 三國時期的官場選任特點 _191
“九品中正制”的正反面 _194
“以行而求名,以名而立身”的真相 _196
不賄不禮,官路不順 _198
上雖偽飾,下必投機 _200
兩面下注,長線投資 _201
“有權就能任性” _203
“知恩圖報”背后的權權交易 _205
高官們的必學絕技:“愛士養(yǎng)名” _206
“權二代”的成才捷徑 _208
第四篇 三分歸晉
第十四章 揭司馬懿為什么會是最后的贏家 _213
真實的司馬懿:儒梟·隱雄·全才 _215
司馬懿的登頂之路 _220
司馬懿早年的“多崗位”鍛煉及成效 _230
第十五章 開啟西晉的司馬家族 _237
“奸雄”司馬昭的另一面 _239
“戰(zhàn)神”司馬昭是怎樣煉成的 _243
司馬兄弟憑何駕馭宿將舊臣 _247
司馬氏發(fā)動“高平陵事變”的底氣 _252
司馬氏的“姻親網”及其政治作用 _257
第十六章 魏晉嬗代背后的“制度之爭” _263
司馬氏選賢用人更加精細化 _267
律令施政“副眾心之所求” _269
廢除屯田制,解放屯田客 _271
五等封爵,收服士心 _273
結語 _276
第十七章 壽春之役:三國歸一的前奏曲 _277
“壽春之役”的起因 _280
司馬昭的全盤謀劃 _282
孫吳君臣的內外謀算 _285
蜀漢集團的呼應及受挫 _287
司馬昭挑起壽春之役的深層次用意 _288
司馬昭集團在戰(zhàn)役中“亮點紛呈” _290
司馬昭的戰(zhàn)后安置及其深遠影響 _294
第十八章 文立:由蜀入晉之“第一智臣” _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