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 談二十一世紀博物館:窮則思變
兩份作業(yè)
萬變不離其宗:博物館的宗旨
為什么是“窮則思變”?
變化的基石:什么是二十世紀博物館?
轉變的方向:什么是二十一世紀博物館?
二 談博物館的靈魂:誰是curator
名片上的尷尬
兩份招聘公示的差別
彼得的故事:學術和公眾
從三星堆到兵馬俑:curator的策展
博物館的靈魂:curator
三 談博物館為什么做展覽:策展、釋展和評展
為什么博物館需要有展覽策略?
策展:幾個相關問題
釋展:如何能讓觀眾看懂展覽
評展:不是觀眾問卷和社交媒體的刷屏
什么是成功的展覽?
四 談全球化下的博物館:時空對話中的藝術收藏
全球化下的博物館
詹姆斯館長著急了
特納邦姆夫婦的捐贈
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的兩匹中國馬
ROM的中國文物收藏
故宮里的《俄太子東游記》
歷史與當代:全球化下的中國藝術
五 談博物館文化遺產之道:形而上
《多倫多宣言》:當代社會中文化遺產的價值與倫理
吳大瀲的玉璧:作為文化遺產的藏品
賽裝節(jié)和家庭相機:文化遺產的認同
多倫多市長的禮物
傳教士的中國歲月
六 談博物館走向社會之路:任重道遠
收門票的博物館也可免費參觀
一份姍姍來遲的道歉
文身、第三性與證據房間
開放與包容:當代博物館的精神
余論:走進“眾妙之門”
附錄
“博物館”定義摘要
《多倫多宣言》——文化遺產在當代社會的相關性與應用性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