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之初,我有幸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做保護非遺的具體工作,為南音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工作多次到過閩南泉州,在欣賞泉州南音的同時,逐漸對這個古老樂種悠久的音樂歷史、豐厚的文化積淀、古樸典雅的藝術魅力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尤其是對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以至城鄉(xiāng)老百姓及旅外華僑,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自覺地加以保護與傳承,并取得累累碩果,更是心生敬佩之情。當年我聽介紹,三本明代刊刻的弦管戲曲刊本,國內蕩然無存,其孤本分別塵封在英國、德國圖書館,四百多年來無人所知,一九六〇年代才被牛津大學龍彼得教授發(fā)現,經長年的研究與論述,于一九九二年在臺灣出版《明刊閩南戲曲弦管選本三種》一書。當今的泉州正在對這本書加以點校,擬編成一本點校本《明刊戲曲弦管選集》。另一本佚失多年的清代刻本《文煥堂指譜》,其副本也由臺灣郵到泉州,同時在編校、制作為《清刻本文煥堂指譜》,兩者將合為一函,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