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 言
二、《讀書雜志》殘稿之啟示
(一)無考證或考證簡單而《讀書雜志》不收者
(二)有考證而《讀書雜志》未收者
(三)條目為《讀書雜志》收録而文字略有改動者
(四)條目為訂正《讀書雜志》而被《補遺》收錄者
三、王氏父子著作中“案”與“曰”術語解析
(一)存世王氏校本中之術語
(二)王氏父子手稿、抄稿中之術語
(三)《王氏四種》中之術語
(四)王氏父子所用術語分析
(五)“案”“曰”術語之實踐與著作權析微
(六)《讀書雜志》《經義述聞》中父子所占條目比例
四、《經義述聞》部分條目尋蹤
(一)《述聞》與《疏證》相關條目
(二)《述聞》與《雜志》相關條目
(三)《述聞》與《雜志》《疏證》互見條目
(四)《述聞》與《經傳釋詞》互見條目
(五)《述聞》中部分小字著作權甄微
五、從《經義雜志》到《經義述聞》
(一)《經義雜志》作者、內容與性質
(二)從王念孫“《經義雜志》”到王引之《尚書訓詁》與《經義述聞》
1、譔著計劃更張
2、著書方式改變
3、習作《尚書訓詁》與《名字解詁》
4、由分工合作到分撰二書
5、《雜志》《述聞》定稿形式推測
6、《雜志》《述聞》書名含義
7、王念孫及師友眼中之《述聞》
8、發(fā)明權與著作權
(三)《經義述聞》初二三刻條目遞增與來源
1、專書附入與條目遞增
(1)《太歲攷》與《名字解詁》附入
(2)《周易述聞》增補
(3)《尚書述聞》增補
(4)《大戴禮記述聞》增補
(5)《公羊、谷梁述聞》增補
(6)《爾雅述聞》增補
(7)《通說》二卷增補
2、條目內容增益完善與體式進一步統一
(1)調整形式
(2)完善論說
(3)加強證據
(4)增補他說
(5)刪削冗詞
(6)統一術語
六、改“念孫案”為“家大人曰”說平議
七、對王氏父子著書過程之初淺認識
八、卷后語
另附:《思維導圖》單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