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由程硯秋、焦菊隱、金仲蓀先生創(chuàng)辦的北平中華戲曲專科學校,對舊式的戲曲教育制度進行了大膽改革,如招收學生男女兼顧等。教育上采取中西結合,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教學,尤其重視文化學習。劇目上既尊重傳統(tǒng),又注重改革創(chuàng)新,故此,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復合型(編、導、演、教)戲曲人才。中華戲校近三百名學生,在京劇發(fā)展史上書寫下了燦爛的一筆,他們是京劇藝術承上啟下的中堅力量。宋德珠、傅德威、李德彬、鄧德芹、趙德鈺、高德松、蕭德寅、洪德佑、王德元、李和曾、王和霖、周和桐、齊和昌、徐和才、張和元、王金璐、趙金蓉、袁金綿、袁金凱、李金泉、儲金鵬、沈金波、李金鴻、張金樑、陳金彪、林金培、郭金光、賡金群、李玉茹、白玉薇、侯玉蘭、李玉芝、王玉讓、王玉敏、張玉禪、賀玉欽、米玉文、孫玉樣、費玉策、高玉倩、陳永玲、姬永周……這些曾蜚聲劇壇的京劇大家,以藝術成就,折射出當年北平中華戲校辦學的成功。程硯秋、焦菊隱、金仲蓀等人先進的辦學理念,至今仍值得我們很好地學習和借鑒。珍貴的史料,生動的述說;臺上的輝煌,幕后的趣聞?!毒掌糟^沉:北平中華戲曲專科學校談往錄》將通過該校的親歷者和當年中華戲校各屆學生的子女對往事的回憶,讓人們在豐富、翔實的圖文之中,了解到中華戲校在十年辦學期間,所走過的璀璨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