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78.00
作 者: | 張彌 著 |
出版社: | 中國財富出版社 |
叢編項: | |
標 簽: | 暫缺 |
ISBN: | 9787504768339 | 出版時間: | 2020-01-01 | 包裝: | |
開本: | 頁數(shù): | 字數(shù): |
導言1
一、1949年后生育自主決策與人口增長及轉型1
二、1978年后的生育管制及其人口增長8
三、中國的計劃生育“人口坑”和中國經濟的“未強先衰”18
第一章 農業(yè)時代(1949—1957):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運動20
第一節(ji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口的高生育率和恢復性增長20
一、土地改革與農村農戶經濟20
二、傳統(tǒng)的生育觀和生育行為22
三、避孕技術的落后24
四、生活改善與死亡率快速下降27
五、人口高生育率與高增長率31
第二節(jié) 自由遷徙和城市化32
一、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管理33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工業(yè)化與人口流動35
三、人口城市化的方式37
第三節(jié) 城鄉(xiāng)社會主義改造與人口增長和遷移39
一、從農戶經濟到不錯社的生育率轉折39
二、后期人口的過度轉移41
三、糧食供需與人口增長和流動失衡的凸顯42
四、馬寅初《新人口論》和建議控制人口45
五、學術和政策界的爭論和人口政策48
第二章 特殊時期(1958—1961):馬爾薩斯式平衡與逆城市化53
第一節(jié) 從農村不錯社到人民公社53
一、災荒和糧食征購與農村低生育率53
二、農田水利建設與大煉鋼鐵59
三、農村營養(yǎng)不良與高死亡率61
四、四年人口負增長率和低成長65
第二節(jié) 短缺經濟下的工業(yè)收縮67
一、糧食供應短缺與工業(yè)規(guī)模收縮67
二、勸退城鎮(zhèn)人口返回農村71
三、食品短缺影響人口增長76
第三節(jié) 城鄉(xiāng)戶籍制度的建立80
一、確立戶籍管理制度80
二、城鎮(zhèn)家庭人口與糧油配給制度83
三、城市化水平下降85
第三章 恢復與“”前期(1962—1972):人口增長與遷移停滯90
第一節(jié) 農村高生育率90
一、征購減少與解散食堂90
二、自留地與農戶經濟間歇復蘇94
三、農村生育率反彈101
第二節(jié) 城市人口生育率及變化103
一、生育率前高后低104
二、人口恢復性增長107
第三節(jié) 城市化進程停滯110
一、嚴禁人口向城市流動110
二、極少量人口向城市遷移112
三、后期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114
四、城市化進程基本停滯117
第四章 后期的人口增長與逆城市化(1973—1979)121
第一節(jié) 人口生育和增長下降121
一、抑制農村自留地122
二、集體勞動被分配強化123
三、提倡計劃生育與避孕技術開始普及123
第二節(jié) 人口生育模式轉換127
一、生育觀念改變128
二、城市人口撫養(yǎng)能力下降130
三、人口增長率快速下降133
第三節(jié)“”后期的人口遷移137
一、知識青年下鄉(xiāng)與城市家庭向農村疏散137
二、少部分農村人口轉成城市居民139
三、“”后期放寬知識青年返回城市142
四、城市化進程仍然基本停滯144
第五章 改革開放初期(1980—1990):增長小幅反彈與人口流動開啟149
第一節(jié) 人口的第三波高增長150
一、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與傳統(tǒng)生育的反復150
二、知識青年回城與集中成婚生育151
三、生育率從高水平降低到替代水平152
四、壽命延長與人口中高速增長154
第二節(jié) 改革開放啟動人口流動155
一、經濟恢復擴大人口進城156
二、聯(lián)產承包收益遞減與“農工潮”159
三、從禁止農民工外出到鼓勵農民工進城務工160
第三節(jié) 計劃生育從倡導到國策163
一、國外人口增長悲觀論的進入和傳播164
二、控制生育:人口學的主流研究165
三、計劃生育觀點從倡議到國策168
四、計劃生育措施逐步強化170
第六章 世紀之交(1991—2002):生育雙重調節(jié)與人口流動加速173
第一節(jié) 生育市場的雙重調節(jié)173
一、生育機制調節(jié)功能越來越強175
二、《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和《社會撫養(yǎng)費征收管理辦法》的頒布183
三、生育管制措施越來越嚴密186
第二節(jié) 人口增長快速轉型189
一、家庭小型化190
二、低生育文化開始形成194
三、急劇轉入人口低生育率和人口低增長速度階段197
第三節(jié) 世紀之交的人口遷移與城市化199
一、工業(yè)化進程與農村剩余勞動力流動200
二、農民工務工和臨時居住制度的形成204
三、城市人口增長:教育、從商和入伍等因素209
四、城市化水平的變動210
第七章 21世紀初(2003—2013):工業(yè)化后期的人口增長與流動215
第一節(jié) 人口的超低生育和增長215
一、農村自然經濟解體216
二、傳統(tǒng)生育觀念瓦解217
三、人口流動降低生育率218
第二節(jié) 生育成本對生育率的約束221
一、生養(yǎng)機會成本和直接成本急劇上升221
二、生育的行政罰款成本快速趨于昂貴224
三、計劃生育管制更加嚴格231
第三節(jié) 21世紀初的人口流動與遷移233
一、工業(yè)化中后期與勞動力需求233
二、剩余勞動力的大量外出到接近枯竭235
三、戶籍、教育、社保深層次問題238
四、人口遷移呈現(xiàn)出“青出老回”的狀態(tài)243
五、城市擴張性人口城市化244
六、戶籍人口城鎮(zhèn)化與常住人口城鎮(zhèn)化247
第八章 人口生育與遷移大爭論和政策轉型的四年(2014—2017)250
第一節(jié) 對計劃生育的反思與政策的調整250
一、經濟增長速度的下降和高增長時間的縮短250
二、計劃生育政策的后果的顯現(xiàn)252
三、對計劃生育理論和實踐的反思257
四、單獨二孩政策的實施與效果260
五、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與效果262
六、生育體制改革內容和時間的爭論263
第二節(jié) 人口遷移與城市化265
一、剩余勞動力枯竭與人口流動回落265
二、經濟增長放緩與農民工返鄉(xiāng)267
三、2014—2017年的城鎮(zhèn)化水平269
四、對傳統(tǒng)城市化模式的反思270
五、實施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272
六、人口從農村向城市的退出與進入障礙275
七、人口遷移體制改革進入了攻堅期279
第三節(jié) 口經濟理論的研究與進展282
一、人口經濟學在我國的建立與發(fā)展283
二、關于人口遷移與經濟發(fā)展方面的研究成果284
結語289
參考文獻291
后記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