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一 研究緣起
二 研究的主要議題
三 研究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第二節(jié) 主要概念界定
一 互聯網與新媒體
二 政治參與、公民參與和網絡公民參與
三 媒介認知
四 網絡公民文化
第三節(jié) 全書的基本內容與框架
第四節(jié)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獻綜述與理論框架
第一節(jié) 國外相關文獻綜述
一 政治文化與社會整合作用
二 政治文化與電子媒體的興起研究
三 網絡公民文化的研究視角
第二節(jié) 國內相關文獻綜述
一 網絡文化的基礎研究
二 互聯網對民主政治的影響研究
三 網絡公民文化與中國社會研究
第三節(jié) 研究視角
一 超越二元對立:結構化的視角
二 網絡公民文化研究:互聯網實踐的新視角
第二章 混合方法原理與研究設計
第一節(jié) 混合方法基本原理
第二節(jié) 量化數據來源和變量測量
一 數據來源
二 主要變量測量
三 樣本基本情況描述
第三節(jié) 質化訪談的主題與實施
一 質化訪談的主題與原則
二 質化訪談的具體實施
第三章 網絡公民文化的公民實踐主體
第一節(jié) 互聯網接人與民主鴻溝
一 從“知識溝”到“民主鴻溝”
二 “數字鴻溝”問題的發(fā)展趨勢
第二節(jié) “數字鴻溝”的影響因素
一 “數字鴻溝”的不同層面
二 影響“數字鴻溝”的因素
第三節(jié) 假設檢驗與實證研究
一 互聯網接入的基本狀況
二 假設檢驗
三 質化訪談
四 小結與討論
第四章 網絡公民文化的政治社會化過程
第一節(jié) 政治社會化與互聯網使用
一 政治溝通與媒介使用
二 互聯網使用與民主政治實踐
第二節(jié) 互聯網使用方式與公民參與
一 社會經濟地位與公民參與
二 互聯網使用與公民參與
三 互聯網環(huán)境對公民參與的考察
第三節(jié) 假設檢驗與實證研究
一 互聯網使用與公民參與的基本狀況
二 假設檢驗
三 質化訪談
四 小結與討論
第五章 網絡公民文化的公民媒介認知實踐
第一節(jié) 互聯網實踐與社會認知
一 結構化理論與互聯網實踐
二 使用與滿足理論與社會認知
第二節(jié) 媒介認知、互聯網使用與公民參與
一 傳受關系變化與媒介認知
二 媒介認知與互聯網使用
第三節(jié) 假設檢驗與實證研究
一 媒介認知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二 假設檢驗
三 質化訪談
四 小結與討論
第六章 網絡公民文化形成的中西方比較
第一節(jié) 網絡公民文化的制度分析
一 西方“第四權力”與“三權分立”制度
二 我國輿論監(jiān)督與權力監(jiān)督體系
第二節(jié) 網絡公民文化的社會文化分析
一 媒介形態(tài)變化和參與文化的興起
二 “人情與面子”的政治文化轉變
三 缺場條件下的中國社會轉型
第三節(jié) 我國網絡公民文化的表現與實踐反思
一 我國網絡公民文化的具體表現
二 我國網絡公民文化的實踐反思
第七章 國家治理創(chuàng)新與網絡公民文化的培育
第一節(jié) 互聯網監(jiān)督與國家治理創(chuàng)新
一 互聯網技術與治理的興起
二 互聯網監(jiān)督與國家治理體系
第二節(jié) 網絡公民文化社會實踐的機遇與挑戰(zhàn)
一 網絡公民文化社會實踐的新機遇
二 網絡公民文化社會實踐面臨的挑戰(zhàn)
第三節(jié) 我國網絡公民文化社會實踐的對策建議
一 網絡公民文化社會實踐促使行政吸納
二 網絡公民文化社會實踐強調法治性
三 網絡公民文化社會實踐提倡公共性
結語網絡公民文化與中國網絡社會
一 主要研究發(fā)現與基本觀點
二 研究反思與理論修正
三 研究的局限與不足
附錄1 2013年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CSS)問卷
附錄2 抽樣分省區(qū)基本狀況
附錄3 質化訪談提綱
附錄4 質化訪談對象一覽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