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1 研究緣起
1.2 研究意義
1.3 概念闡釋
1.3.1 治理
1.3.2 大學治理
1.3.3 社會參與
1.4 研究評述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第2章 社會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歷史邏輯
2.1 社會與大學關系的歷史回溯
2.1.1 中世紀大學時期
2.1.2 大學轉型時期
2.1.3 現代大學時期
2.2 社會支持下的現代大學功能轉型
2.2.1 大學規(guī)模擴張
2.2.2 大學功能拓展
2.3 社會參與現代大學內部治理
2.3.1 實踐邏輯
2.3.2 理論邏輯
2.3.3 現實困境
第3章 社會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利益主體
3.1 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社會主體
3.1.1 主體內涵
3.1.2 主體類型
3.1.3 主體特征
3.2 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主體利益關系
3.2.1 主體利益
3.2.2 主體利益關系
3.3 社會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主體利益博弈
3.3.1 利益博弈模型
3.3.2 利益博弈格局
3.3.3 利益博弈效應
第4章 社會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結構框架
4.1 現代大學治理的權力結構
4.1.1 權力主體關系
4.1.2 權力結構特征
4.1.3 權力結構形式
4.2 社會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權力結構
4.2.1 權力主體
4.2.2 權力架構
4.3 社會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結構類型
4.3.1 橫向結構
4.3.2 縱向結構
4.4 社會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組織框架
4.4.1 組織框架設計原則
4.4.2 組織框架內容
第5章 社會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制衡機制
5.1 社會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分權與制衡
5.1.1 分權制衡理論
5.1.2 分權制衡原則
5.1.3 分權制衡實現
5.2 社會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權力制衡依據
5.2.1 權力分配格局
5.2.2 權力制衡格局
5.3 社會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權力制衡機制
5.3.1 “權力共享”機制
5.3.2 利益表達機制
5.3.3 利益協調機制
第6章 社會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運行機制
6.1 社會參與大學內部治理運行機制設計原則
6.1.1 運行機制概述
6.1.2 機制設計原則
6.2 社會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運行機制構建
6.2.1 橫向運行機制
6.2.2 縱向運行機制
6.3 基于矩陣式管理的大學內部治理運行機制
6.3.1 矩陣式管理
6.3.2 矩陣式管理的功能性
6.3.3 矩陣式管理組織結構
6.3.4 矩陣式管理的運行機制
第7章 社會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典型案例
7.1 社會參與大學內部治理典型案例
7.1.1 橫向治理結構框架
7.1.2 縱向治理結構框架
7.1.3 “三協同”運行機制
7.2 社會參與大學內部治理案例述評
7.2.1 基本特征
7.2.2 基本經驗
7.2.3 創(chuàng)新發(fā)展
第8章 社會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政策引導
8.1 社會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理念創(chuàng)新
8.1.1 轉換大學的治理理念
8.1.2 確立分權與制衡意識
8.1.3 增強大學治理主體意識
8.1.4 強化輿論宣傳導向
8.2 社會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制度建設
8.2.1 推進國家立法
8.2.2 推動大學章程落實
8.2.3 激勵社會參與大學治理
8.2.4 建立大學治理評價體系
8.2.5 建立信息公開制度
8.3 社會參與大學內部治理能力建設
8.3.1 突破行政依賴
8.3.2 擴大制度供給
8.3.3 提升專業(yè)能力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