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志敏(1924~2005)著名考古學家。1924年4月5日生于山東省煙臺市。1948年畢業(yè)于北京中國大學史學系。1948~1950年任燕京大學歷史系助教。1949~1950年到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52年為北京大學史學研究部考古研究生,師從裴文中、梁思永、夏鼐等著名考古學家。生前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研究室主任、《考古》雜志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務委員兼考古系主任等職,并任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史學會理事、文化部國家文物委員會委員等,1985年被授予德意志考古研究所通訊院士。 著名考古學家安志敏先生一生致力于田野考古,先后在河南、北京、湖南、河北、內蒙古、遼寧等地從事考古發(fā)掘,并多次參加田野考古隊的領導工作,其中有規(guī)模較大的黃河水庫考古隊和東北考古隊等。此外,還在華北、東北和西北一帶進行過許多考古調查。學術研究以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為重點,兼及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的其他領域。安志敏在國際學術界也很有影響。2014年由英國著名考古學家保羅.巴恩出版的《考古學歷史》一書,將安志敏列為中國現(xiàn)代考古學*有代表性人物之一。安志敏先生有記日記的習慣,日記大部分幸運地被保留下來。這些日記無疑是研究中國考古學史的重要資料,如能出版意義重大。安志敏日記從1950年春天安陽輝縣田野工作開始,直到2004年,從未間斷過(1966年下半年至1970年文革初期日記沒有保留下來),日記以田野調查和考古發(fā)掘為主。目前整理完成12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