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撕開沉默傷口,是呂蒔媛丟給喧囂社會的一個龐大詰問。一起隨機殺人事件,一位思覺失調癥患者,牽動出家庭、媒體、教育、法治與精神疾病污名等思辨對話;通過發(fā)生在你我周遭的故事,串起事件與人性的多重樣貌。加害者、被害者、律師、社工、媒體人員,各有各的殘缺,各有各的正義急欲伸張;當種種實時新聞如不痛不癢的擦邊球“刷”過生活,當批判輕易脫口而出將人定罪,我們與惡的距離之間,究竟還剩下些什么?兩年前一場無差別殺人事件中,兇手李曉明造成九人死亡,數十人受傷,臺灣“最高法院”宣判其死刑定讞。 身為“品味新聞臺”編輯主管的宋喬安,她的兒子正是這起事件的罹難者。喬安與丈夫本因工作理念不同漸行漸遠,更因兒子離開后水火不容,準備訴請離婚。白天她是新聞臺厲聲火爆的主管,晚上則是無法走入兒子房間、以酒精麻痹身心的可憐母親……當女兒的行為日漸失序,加上兇手李曉明的妹妹因緣際會進入公司,成了自己的下屬,她與丈夫劉昭國,終究被逼著直視整起事件和新痕舊創(chuàng)不斷的人生。 與此同時,李曉明的辯護律師王赦,在死刑定讞之后仍想要了解其犯罪動機,被受害者家屬潑糞、遭罵“人渣律師”,連家人都無法體諒。鍥而不舍的他,開啟了眾人命運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