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人類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汲取了豐富的經驗,同時也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古時,基于儒家思想的背景下,先人們通過“鄉(xiāng)約”“村規(guī)”來保護青山綠水。如今,文明已經跨人21世紀的第20個年代,人口基數(shù)、生產力水平、生活方式等都不可同日而語。新時代,如何讓青山綠水常伴,鶯歌燕舞常存,百姓安居樂業(yè),社會風清弊絕,營造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大好局面,需要從上至下、從里至外多方合力,這是個系統(tǒng)工程。《可持續(xù)生計目標下的旅游生態(tài)補償研究:國際比較、路徑選擇與制度保障》著眼于“可持續(xù)生計目標下的旅游生態(tài)補償研究”,以“兩山”理論為基礎,參照國內外的成功案例,著重以浙江省淳安、文成、泰順、磐安、常山、開化、龍泉、遂昌、云和、慶元、景寧11個人選國家重點生態(tài)功能區(qū)縣(市)為樣本進行研究,為各相關職能部門提供了有益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