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音樂多元文化視域下的桑植民歌研究

多元文化視域下的桑植民歌研究

多元文化視域下的桑植民歌研究

定 價:¥68.00

作 者: 樂之樂
出版社: 文化藝術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音樂學院博士文庫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3968266 出版時間: 2020-10-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64 字數:  

內容簡介

  之所以選擇桑植民歌作為研究對象,并將主題確定在多元文化視域下對其進行研究,主要出自以下幾方面的考慮。其一,桑植民歌是我國首批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而以往對于它的研究,僅限于零星的音樂本體或傳承保護等方面,尚缺系統(tǒng)化、突破性的成果,因而《多元文化視域下的桑植民歌研究/中國音樂學院博士文庫》的選擇有著較大的創(chuàng)新空間。桑植既是一個革命圣地,又是一個多民族雜居區(qū),還是一個在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多元文化板塊的交接地。桑植民歌既保有、蘊含了本地區(qū)各民族自身的文化內涵,又吸納、融合了周圍地區(qū)其他民族的音樂文化特點,體現出多元文化交融的特征。從博士學位論文的要求來說,這個選題既保證了足夠的分量,又在作者的能力把控范圍內。其二,“多元文化理論”起初是對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一些文化現象的描述,源于古埃及、古羅馬時期;之后被北美國家用于處理國內的民族關系。1924年,猶太裔美國學者霍勒斯·卡倫(Horace Kallen)首次提出“文化多元主義”,后來成了具有全球意義和影響的重要理論,其核心是尊重和承認文化的多樣性,承認和維護不同文化之間的平等關系和相互影響。多民族雜居區(qū)之中的民族音樂始終處于多民族傳統(tǒng)文化交融、與現代化對峙的緊張關系中,桑植民歌就是一個縮影,其文化流變呈現多樣性的面貌,是多重文化審美與觀念的疊加整合。這一文化現象,成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中建構散居與雜居地區(qū)多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以及文化共生互補關系研究的切入點。對這樣一個典型案例進行歷時性和現時性的調查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同時對多民族雜居和多種文化板塊交接之中的民族音樂傳承與保護而言,也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其三,以上兩點是建立在研究者對桑植民歌有深度了解的基礎之上的。之樂在湘西吉首生活、學習、工作,這里與桑植為鄰,在念大學期間她就接觸、學習過桑植民歌。近年來,又多次深入桑植各鄉(xiāng)鎮(zhèn)村寨,對研究對象進行了深度的了解,掌握了相當豐富的一手材料,這也是《多元文化視域下的桑植民歌研究/中國音樂學院博士文庫》的重要依據。從《多元文化視域下的桑植民歌研究/中國音樂學院博士文庫》的研究方法來說,有兩點特別值得一提:一是田野調查,二是處理音樂本體與文化闡述之間的關系。

作者簡介

  樂之樂,瑤族,湖南寧遠人。2018年畢業(yè)于中國音樂學院,獲博士學位?,F任吉首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講中外聲樂藝術史、湘西民歌賞析、西南少數民族演唱研習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傳統(tǒng)音樂、聲樂藝術。近年來,先后承擔國家社科基金、國家民委、湖南省社科基金及教育廳科研項目十余項,出版專著兩本,在《中國音樂》《吉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圖書目錄

緒論
一、選題依據及背景介紹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三、研究目的和意義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桑植民歌的生成背景
第一節(jié) 桑植民歌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
一、地理環(huán)境
二、氣候條件
三、生態(tài)狀貌
四、生產方式
第二節(jié) 桑植民歌的人文社會環(huán)境
一、歷史沿革及政治制度
二、民族構成
三、信仰體系
四、民族習俗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桑植民歌的題材內容與體裁形式
第一節(jié) 桑植民歌豐富的題材內容
一、歷史掌故類
二、勞動生產類
三、日常生活類
四、愛情類
五、時政類
第二節(jié) 桑植民歌多樣的體裁形式
一、號子
二、山歌
三、小調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桑植民歌多元的藝術特征
第一節(jié) 桑植民歌多元的歌詞特征
一、歌詞的聲韻之美
二、歌詞的章句之美
三、歌詞的結構之美
第二節(jié) 桑植民歌多元的音樂形態(tài)特征
一、調式音階
二、曲式結構
三、旋律音調
……
第四章 多元文化哺育下的桑植民歌
第五章 桑植民歌的傳承及保護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