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 論
第一章 感物心動:“物哀”的萌生
第一節(jié) “物哀”論的中國古代文論淵源
第二節(jié) “物哀”論的原型
一、“物哀”論與和歌的產生
二、“志??言??詩”與“心??詞??歌”
第三節(jié) 物感說與“感物”意識
一、天人感應
二、物感說
三、“感物”意識
第四節(jié) 上古文學中的“物哀”:感物心動
第五節(jié) “もののあはれ”的漢譯
第二章 消極的“無常感”:“物哀”的雛形
第一節(jié) 紫式部的“物哀”論
第二節(jié) “物哀”與《源氏物語》
一、《源氏物語》與平安佛教
二、多重“物哀”審美
第三節(jié) “物哀”與“無常感”
第三章 由飛花落葉而殉死之美:“物哀”的沉潛
第一節(jié) 飛花落葉
一、《山家集》的“物哀”:悟道哀深
二、《徒然草》的“物哀”:無常觀趣
第二節(jié) 中世“幽玄”歌學中的“物哀”形態(tài)
一、藤原基?。骸坝嗲橛囗崱敝鞍А?br />二、藤原俊成:“狹義的幽玄”
三、鴨長明:“余情”即“物哀”
四、藤原定家:“有心”延伸“物哀”
第三節(jié) 殉死之美
一、禪宗思想的影響
二、武士道精神的融入
三、《平家物語》的“物哀”美:視死如歸
第四章 自然人情禮贊:“物哀”論的確立
第一節(jié) 本居宣長“物哀”論的理論框架
一、理論根基:復古神道
二、方法論:解構漢意
三、本體論:“知物哀”
第二節(jié) 本居宣長“物哀”論的隱秘動機
一、文學的去政治化
二、“好色”的合理化
三、美學的政治化
第三節(jié) 本居宣長“物哀”論的美學話語建構
一、美學話語的選擇:是“もののあはれ”而非“物哀”
二、美學話語的分析:假名優(yōu)于漢字
三、美學話語的建構:“語音中心主義”的運用
第四節(jié) 近世“人情”文學論的譜系
一、伊藤仁齋的漢詩論:詩道“人情”
二、契沖的和歌論:歌道“人情”
三、近松門左衛(wèi)門的戲劇論:“人情”至上
四、松尾芭蕉的俳諧論:“人情”之誠
五、本居宣長“物哀”論的“人情”本質
第五節(jié) 近世文學的“物哀”:“人情”與“義理”的博弈
一、井原西鶴的“人情”小說觀
二、執(zhí)著情愛戰(zhàn)勝義理
三、為情而死沖撞義理
第五章 內涵的多元化:“物哀”美學的展開
第一節(jié) 近現(xiàn)代“物哀”美學的三副面孔
一、世界苦的審美體驗
二、同情美學
三、意識形態(tài)論
第二節(jié) 谷崎潤一郎:陰翳美
一、感物悲人
二、陰翳美學空間
第三節(jié) 川端康成:悲美相通
一、川端美學與東西方文化
二、女性命運之悲
三、情景交融生虛幻
四、死亡之凄美境界
第四節(jié) 三島由紀夫:實踐毀滅以求美
一、古典與現(xiàn)代的結合
二、肉體的“毀滅”
三、物的“毀滅”
四、自我的“毀滅”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