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文學評論與研究日本物哀美學范疇史研究

日本物哀美學范疇史研究

日本物哀美學范疇史研究

定 價:¥45.00

作 者: 雷芳 著
出版社: 南京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5238499 出版時間: 2020-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336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系統(tǒng)考察日本古典美學范疇“物哀”在整個日本文學史中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的著作。按照理念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將其劃分為萌芽、雛形、沉潛、確立、展開五個階段,分別闡釋各個階段具有代表性的文論著作及文學作品中的“物哀”理論形態(tài)、文學表現(xiàn)和美學內涵。本書可為高校從事日本文學、日本文論及美學研究的教師和學生提供教學與學習參考,也可供廣大熱愛日本傳統(tǒng)審美文化的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雷芳,女,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大學,文學博士,現(xiàn)為中國藥科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日本文論及日本美學,曾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數(shù)篇。

圖書目錄

緒 論
第一章 感物心動:“物哀”的萌生
第一節(jié) “物哀”論的中國古代文論淵源
第二節(jié) “物哀”論的原型
一、“物哀”論與和歌的產生
二、“志??言??詩”與“心??詞??歌”
第三節(jié) 物感說與“感物”意識
一、天人感應
二、物感說
三、“感物”意識
第四節(jié) 上古文學中的“物哀”:感物心動
第五節(jié) “もののあはれ”的漢譯
第二章 消極的“無常感”:“物哀”的雛形
第一節(jié) 紫式部的“物哀”論
第二節(jié) “物哀”與《源氏物語》
一、《源氏物語》與平安佛教
二、多重“物哀”審美
第三節(jié) “物哀”與“無常感”
第三章 由飛花落葉而殉死之美:“物哀”的沉潛
第一節(jié) 飛花落葉
一、《山家集》的“物哀”:悟道哀深
二、《徒然草》的“物哀”:無常觀趣
第二節(jié) 中世“幽玄”歌學中的“物哀”形態(tài)
一、藤原基?。骸坝嗲橛囗崱敝鞍А?br />二、藤原俊成:“狹義的幽玄”
三、鴨長明:“余情”即“物哀”
四、藤原定家:“有心”延伸“物哀”
第三節(jié) 殉死之美
一、禪宗思想的影響
二、武士道精神的融入
三、《平家物語》的“物哀”美:視死如歸
第四章 自然人情禮贊:“物哀”論的確立
第一節(jié) 本居宣長“物哀”論的理論框架
一、理論根基:復古神道
二、方法論:解構漢意
三、本體論:“知物哀”
第二節(jié) 本居宣長“物哀”論的隱秘動機
一、文學的去政治化
二、“好色”的合理化
三、美學的政治化
第三節(jié) 本居宣長“物哀”論的美學話語建構
一、美學話語的選擇:是“もののあはれ”而非“物哀”
二、美學話語的分析:假名優(yōu)于漢字
三、美學話語的建構:“語音中心主義”的運用
第四節(jié) 近世“人情”文學論的譜系
一、伊藤仁齋的漢詩論:詩道“人情”
二、契沖的和歌論:歌道“人情”
三、近松門左衛(wèi)門的戲劇論:“人情”至上
四、松尾芭蕉的俳諧論:“人情”之誠
五、本居宣長“物哀”論的“人情”本質
第五節(jié) 近世文學的“物哀”:“人情”與“義理”的博弈
一、井原西鶴的“人情”小說觀
二、執(zhí)著情愛戰(zhàn)勝義理
三、為情而死沖撞義理
第五章 內涵的多元化:“物哀”美學的展開
第一節(jié) 近現(xiàn)代“物哀”美學的三副面孔
一、世界苦的審美體驗
二、同情美學
三、意識形態(tài)論
第二節(jié) 谷崎潤一郎:陰翳美
一、感物悲人
二、陰翳美學空間
第三節(jié) 川端康成:悲美相通
一、川端美學與東西方文化
二、女性命運之悲
三、情景交融生虛幻
四、死亡之凄美境界
第四節(jié) 三島由紀夫:實踐毀滅以求美
一、古典與現(xiàn)代的結合
二、肉體的“毀滅”
三、物的“毀滅”
四、自我的“毀滅”
參考書目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