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近代商業(yè)經濟背景下的“主角挑班制”
第一節(jié) 花部諸腔的興盛對“主角挑班制”的養(yǎng)成
第二節(jié) 戲班商業(yè)化經營體制的萌動
第三節(jié) 演出組織的本位轉移——“主角挑班制”的——發(fā)展成熟
第二章 梨園公會在戲曲演出中的作用
第一節(jié) 北京戲曲行業(yè)公會組織“精忠廟”
第二節(jié) 粵劇史上的“八和會館”
第三節(jié) 地域差異在行業(yè)公會中的體現
第三章 教育、創(chuàng)作、演出三位一體模式的研究
第一節(jié) 跨越清末民初44年的富連成科班
第二節(jié) 易俗社改良對秦腔藝術的貢獻
第三節(jié) 組織管理體制的差異對比
第四章 地域傳統(tǒng)的賡續(xù)對戲班管理制度的影響
第一節(jié) 劇場在戲曲演出中地位的提升
第二節(jié) 地方劇種在都市經營模式的探索
第五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戲曲演劇制度(1949-1976)
第一節(jié) “改戲、改人、改制”
第二節(jié) “文革”與中國戲曲管理
第三節(jié) 綜合性藝術的跨越-全國推行“導演制”的意義
第六章 20世紀臺港地區(qū)戲曲演出體制
第一節(jié) 日據時期臺灣戲班演劇模式研究
第二節(jié) 香港粵劇的演劇特點
余論 辨析戲劇藝術綜合發(fā)展的四個要義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