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觀《廈門文獻叢刊》編纂方案,入選書目多為未曾開發(fā)的地方文獻,其中不少是劫后殘余、彌為珍貴之古籍。如明代廈門文士池顯方的《晃巖集》、同安名宦蔡獻臣的《清白堂稿》等,皆為唯一存世的個人文集,所載廈門、同安之人文史事尤多,乃研究明代廈門地方史之重要文獻;又如清代廈門文字金石名家呂世宜的《愛吾廬筆記》、《愛吾廬題跋》等作品,乃其精研文字,揣摩金石之心得,代表清末廈門藝術研究之時風;再如宋代朱熹過化同安時所著的文集《大同集》、明代曹履泰記述征剿海上武裝集團的史料文獻《靖海紀略》、清代黃家鼎權馬巷時所著的文集《馬巷集》、清代沈儲記述閩南小刀會起義的史料文獻《舌擊編》等,亦都是廈門地方史研究的重要資料。這些古籍文獻,璞玉渾金,含章蘊秀,頗有史料價值。本書為其中一冊,將清黃日紀所著詩集《歸田集》、《荔崖詩鈔》兩部,及其編撰的詩集《榕林匯詠》匯為一部,題為《荔崖詩集》,并進行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