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述
1.1 計算攝像技術的起源
1.2 計算攝像技術的相關概念
1.3 計算攝像技術的研究領域
1.4 計算攝像技術的未來
參考文獻
第2章 攝像技術基礎知識
2.1 傳統(tǒng)攝像技術基礎
2.1.1 攝像是用光的藝術
2.1.2 鏡頭與焦距
2.1.3 快門與曝光
2.2 數(shù)字攝像技術基礎
2.2.1 數(shù)碼相機的基本原理
2.2.2 圖像分辨率
2.2.3 圖像信號處理器
2.2.4 壓縮與存儲
2.3 攝像技術的技術性與藝術性
參考文獻
第3章 顏色與顏色空間
3.1 顏色感知與可見光
3.2 顏色視覺理論
3.3 顏色感知特性
3.4 顏色空間
3.5 基于彩色濾鏡陣列的彩色感知
3.5.1 Bayer格式的CFA彩色濾鏡陣列設計
3.5.2 其他創(chuàng)新的CFA彩色濾鏡陣列設計
參考文獻
第4章 數(shù)字感光器件
4.1 數(shù)字感光器件的發(fā)展歷程
4.2 數(shù)字感光器件的結構
4.2.1 CCD的結構
4.2.2 CMOS的結構
4.3 數(shù)字感光器件的指標
4.3.1 感光度
4.3.2 成像質量的衡量指標
參考文獻
第5章 3A技術
5.1 概述
5.1.1 曝光的基本概念
5.1.2 白平衡的基本概念
5.1.3 聚焦的基本概念
5.2 自動曝光技術
5.2.1 常用測光技術
5.2.2 更先進的自動曝光控制
5.3 自動白平衡技術
5.3.1 基于圖像統(tǒng)計特征的方法
5.3.2 基于學習訓練的方法
5.4 自動聚焦技術
5.4.1 聚焦值計算
5.4.2 聚焦峰值搜索
參考文獻
第6章 高動態(tài)范圍成像技術
6.1 概述
6.2 HDRI技術的處理機制和步驟
6.2.1 HDR圖像的獲取簡介
6.2.2 全亮度圖的合成簡介
6.2.3 色調映射技術簡介
6.3 HDR圖像的獲取
6.4 全亮度圖合成
6.4.1 照相機響應曲線的估計
6.4.2 HDR合成圖像存儲格式
6.4.3 照度圖的合成方法
6.5 色調映射技術
6.5.1 全局色調映射算法
6.5.2 局部色調映射算法
參考文獻
第7章 全景成像技術
7.1 概述
7.1.1 全景圖像
7.1.2 全景成像方法
7.2 拼接式全景成像
7.2.1 基本原理
7.2.2 圖像配準
7.2.3 最佳縫合線查找
7.3 魚眼全景成像
7.3.1 魚眼鏡頭
7.3.2 成像投影模型
7.3.3 魚眼圖像的校正算法
7.4 折反射全景成像
7.4.1 折反射全景成像原理
7.4.2 單視點折反射全景成像
7.4.3 全向圖像的展開
7.4.4 互補結構折反射全景成像系統(tǒng)
參考文獻
第8章 圖像融合技術
8.1 概述
8.2 加權平均融合法
8.3 金字塔融合法
8.3.1 算法思想
8.3.2 算法流程
8.3.3 融合結果
8.4 梯度域融合法
8.4.1 算法思想
8.4.2 算法流程
8.4.3 融合結果
8.5 結構變形
8.5.1 算法思想
8.5.2 算法流程
8.5.3 融合結果
參考文獻
第9章 光場成像技術
9.1 概述
9.2 光場的數(shù)學定義
9.3 照相機陣列光場成像技術
9.3.1 照相機陣列的結構和圖像采集
9.3.2 照相機陣列的數(shù)字重聚焦原理
9.4 微透鏡光場成像技術
9.4.1 微透鏡光場照相機計算成像原理
9.4.2 微透鏡光場照相機的數(shù)字重聚焦原理
參考文獻
第10章 圖像復原技術
10.1 概述
10.2 圖像復原的數(shù)學模型
10.3 圖像去噪
10.3.1 圖像噪聲的分類
10.3.2 去噪效果評價指標
10.3.3 基于空間域的中值濾波
10.3.4 基于小波域的小波閾值去噪
10.3.5 基于PDE的圖像去噪
10.3.6 全變分圖像去噪
10.3.7 非局部平均圖像去噪
10.3.8 BM3D
10.3.9 基于稀疏模型的去噪算法
10.4 圖像去模糊
10.4.1 圖像模糊的類型
10.4.2 圖像模糊的數(shù)學模型
10.4.3 盲卷積
10.4.4 模糊核的估計
10.4.5 非盲卷積
10.5 計算攝像中的技術應用
10.5.1 編碼曝光技術
10.5.2 編碼孔徑技術
參考文獻
第11章 傾斜攝像技術
11.1 概述
11.2 傾斜攝像相機系統(tǒng)介紹
11.3 運動中獲取結構
11.3.1 特征點檢測與匹配
11.3.2 相機姿態(tài)估計
11.4 稠密點云重建
11.5 不規(guī)則三角網重建
11.6 紋理映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