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詩學實踐》除了前言和結語,從章的標題即看出與《入門》的高度對應,如《入門》的第二、三、四章標題分別是《圖形和背景》、《原型與閱讀》和《認知指示語》,《認知詩學實踐》的第二、三、四章則是《超現(xiàn)實圖形》《動態(tài)意義闡釋中的原型》和《指示語和抽象化:時空冒險》,實踐意圖一目了然,其他章的標題同樣神形相關。此外,《認知詩學實踐》在每章結尾都設計了“拓展活動”,以具體作品為研究對象,輔以方法總結,提點研究思路。這樣的框架設計有兩個作用,一是從標題看出《入門》重在介紹基本理論和方法,《認知詩學實踐》旨在將這些理論和方法語境化,強調可操作性。二是兩部著作相互契合,表明它們宗旨歸一,思路連貫,十分方便讀者查找,以進行對比閱讀和研究。《認知詩學實踐》的框架結構還有另一個特點,即每章開篇都有“主編導言”,不但扼要提示本章要點,而且點出書中其他相關的章節(jié),如第六章的認知場景可和第三章的原型以及第八章的概念隱喻放在一起研讀,第二章的圖形和背景可與第五章的認知語法進行連貫研究,如此,看似不相干的認知工具一下顯出內在的關聯(lián)性,接觸認知詩學不久的研究者和學習者如循路而去,定有意想不到的發(fā)現(xiàn)?!墩J知詩學實踐》為強化其實踐性,十分注意文本選材。有詩歌,有小說,有散文;有傳統(tǒng)經典,有當代佳作;有長篇小說,有短篇小說;有作品節(jié)選,有完整的文本;有英美名家,有希伯來語著名詩人。從圣經故事《葡萄園工人》,16世紀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到19世紀浪漫主義詩人濟慈的《海伯利安的隕落》,威廉·布萊克的《我漂亮的玫瑰樹》,到20世紀海明威的短篇小說《一個很短的故事》,巴塞爾姆的后現(xiàn)代小說《白雪公主》,到通俗小說如犯罪小說和歷史小說等等,文本數(shù)量豐富,體裁多樣,風格各異,時空寬闊,不僅展現(xiàn)出認知詩學強大的闡釋力,讀者也可按自己的興趣愛好各取所需,縱橫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