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論壇】
詩性之維:書信與“五四”小說文體互滲現(xiàn)象
“五四”時期文學地方性理論的緣起與向度
被夸大的“非通俗”傾向——基于“五四”新文學內部的“同行評議”
離合之間的身份重塑與心靈再造——以延安時期和新中國初期的離婚敘事文本為中心
啟蒙與革命:四次歌謠運動的事件化闡釋
文壇撥亂反正的曲折與反復——以1979年學習“一九六一年文藝座談會講話”為考察中心
從“后現(xiàn)代”到“別現(xiàn)代”——論當下中國新詩的“別現(xiàn)代”處境
【作家作品研究】
陸文夫小說的地方性與世界性
返溯視角·人性敘事·軍旅情懷——評徐懷中的長篇小說《牽風記》
照亮黑暗的心靈燭光——評《捎話》兼及劉亮程的創(chuàng)作
時空拂拭下的生命新境——論海男小說中的時間狀貌敘事
張恨水的國民啟蒙和現(xiàn)代性想象——從《丹鳳街》到《大江東去》
【戲劇與影視研究】
文學史視域中的“1964年京劇現(xiàn)代戲觀摩演出大會”
論新世紀“曹禺劇本獎”獲獎話劇——以曹禺經典話劇為尺度
秩序消解中的性靈之光——抗戰(zhàn)時期曹禺、李健吾劇作的人性書寫
從檔案信函看郭沫若與抗敵演劇隊的關系
從“反轉”結構看中國內地懸疑電影的技術特點與美學特征
【臺港海外形聲】
用“學案”形式書寫百年新詩史——《“百年新詩學案”臺港澳卷》總論
試析“香港書寫”中的“人與城”現(xiàn)象——以1980年代以來的香港小說為中心
葛亮小說的性別想象與后殖民反諷
新移民華文作家的文化“混搭”寫作癥候——以葛亮的《朱雀》為中心
不可以常情常理而度之——王鼎鈞散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