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建筑規(guī)模最大的都城是六百五十年前的明代南京城,其無論在規(guī)模和營建技術上都達到那個時代的**。良渚古城的發(fā)現(xiàn)告訴我們,早在五千年前,人們就對城市的形態(tài)布局有了整體規(guī)劃。良渚古城與明代南京城,兩座在歷史長河中相距甚遠的古代城市,卻有著非常相近的城市格局和設計思想。本書正文共6章。首先基于南京和良渚的地理環(huán)境條件,對南京帝都和良渚王城的選址問題進行了分析(第1章);接著對兩城的形制和功能布局特點進行了討論(第2章):然后介紹了南京帝都和良渚王城的水資源管理系統(tǒng),分析了其調控和運輸功能(第3章);第4章對兩城(包括宮殿、城墻和水系等)的營建技術進行了闡述和分析;第5章對大明帝國的禮制、良渚文明的玉禮器,及兩城的大型工程組織管理等進行了對比研究;而第6章概述了兩城申遺的列入理由,突出了其文化遺產價值。研究發(fā)現(xiàn),從良渚王城到大明帝都在上述各方面一脈相承,實證了中國歷史和文化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