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書圣王羲之天命之年的得意之作,記述了他與當朝達官顯貴、文人墨客雅集蘭亭、修稧事也的壯觀景象,抒發(fā)了他對人之生死、修短隨化的感嘆。崇山峻嶺之下,茂林修竹之邊,書圣乘帶酒意,揮毫潑墨,為眾人詩賦草成序文,文章清新優(yōu)美,書法遒健飄逸。此帖用筆以中鋒為主,間有側鋒,筆畫之間的縈帶,纖細輕盈,或筆斷而意連,提按頓挫一任自然,整體布局天機錯落,具有瀟灑流麗、優(yōu)美動人的無窮魅力。后世但凡學習行書之人,無不傾心于蘭亭而不能自拔。 《蘭亭序》真跡早已失傳,傳世之作均為臨本,在這些譜系中,有“領字從山本”和“領字不從山”之分。在傳世的“領字從山”墨跡中,以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褚遂良臨絹本最為著名,被歷代鑒賞家推崇備至,正如米芾所云“雖臨王書,全是禇法,其狀若岧岧棄峰之峻、英英秾秀之華,翩翩自得如飛舉之仙、爽爽孤騫類逸群之鶴,蕙若振和風之麗、霧露擢秋干之鮮,蕭蕭慶云之映宵、矯矯龍章之動彩,九奏萬舞,鹓鷺充庭,鏘玉鳴珰,窈窕合度”。今本書特將此真跡以大八開形式放大推出,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