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隸書,隸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而產生的字體。分為古隸和今隸。古隸又稱秦隸,是隸書的初創(chuàng)期;今隸又稱漢隸,是隸書的成熟和興盛期,是隸書的主要代表。書法史上有“漢隸唐楷”之稱。隸書的出現使中國書法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它奠定了楷書的基礎。隸書化繁為簡,化圓為方,化弧為直。其結體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其點畫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具有美感。風格也趨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如《張遷碑》的質樸奔放,渾厚博大;《曹全碑》的典雅華美,俊秀溫潤;《石門頌》的揮灑自如,奇趣逸宕等。這些漢隸名碑是我們學習書法藝術的范本?!稄堖w碑》全稱《漢故谷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漢靈帝中平三年(186)立碑于山東東平縣。此碑書風樸茂,用筆以方為主,是漢隸中方筆的典型代表。其筆畫厚重質樸,骨力勁健,再加上篆籀筆意的運用,使其于古拙中透出雄秀之氣。其結體于平穩(wěn)中見奇崛,靜中寓動,富有變化。碑陰之字,似不經意,但其意態(tài)上的雄健高古之氣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