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流水》是我國傳統音樂藝術精品中的杰出代表,“高山流水遇知音,知音不在誰堪聽”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十分美妙。按《中國古琴譜集》所錄,《流水》一曲被先后收錄于歷代四十余部琴書之中,其中早見于明洪熙元年(1425)朱權輯《神奇秘譜》一書,不分段數,位于《高山》曲譜之后。其題解云:“《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宋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琴曲題解內容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琴曲發(fā)展的脈絡信息及內涵,但僅從這些內容來進行理解,難免有些生硬。任何一首琴曲的出現及流傳都有其存在的線索及依據,《流水》亦然。學習《流水》琴曲不但要掌握彈奏的技巧要領,而且對其打譜版本、史料記載、故事線索等均要有一個翔實的了解,因為這些內容構成了琴曲“情”的部分,該書正是以此為核心而展開的相關論述。筆者首先通過遍查史料提取“伯牙、子期”的線索,借此了解人物特性及其故事淵源,也就是書中的“‘知音’典故的由來”內容。此內容不僅包含了古人的記載,還列錄了近現代琴家及學者對琴曲的部分研究論點,古今結合,有理有據;其次摘錄了歷代譜書中典型版本文字記載的內容展開譯注,不放過每一個知識點,大限度地進行直觀簡潔的表述,所列版本包括《神奇秘譜》、《百瓶齋琴譜》、《天聞閣琴譜》以及《琴學初津》琴譜,其中《琴學初津》包含了罕有的《高山流水》合參本,雖為合參,但此本的出現是前人對《高山流水》本為一曲的詮釋?!秷D說中國古琴——高山流水遇知音》并非將琴曲《流水》作為表達的精確范例,而是通過對琴曲的全面剖析來進行系統性詮釋,旨在提倡一種技法與琴學均衡的學習理念及簡易的表達方式,從而真正將古琴文化引入大眾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