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倫敦(1876-1916),原名為約翰·格里菲斯·夏尼,后隨其養(yǎng)父改姓倫敦,此后改名為杰克。悲慘的童年讓他早早就開始面對生活:他曾做過水手、海警,在克朗代克淘過金,還做過工人,他過著流浪者的生活,亦體驗了社會底層的艱辛?!渡顪Y里的人們》(1903年)就取材于這些人生經歷。他自學成才,讀了尼采、達爾文和馬克思的作品,并在這些思想的基礎上發(fā)展出一套理想的、慷慨的社會主義理念。他覺得社會黨過于“整潔”,便退出社會黨,轉而支持俄羅斯革命,后來發(fā)表了《階級戰(zhàn)爭》。由于癡迷動物世界,再加上他本人對阿拉斯加的了解,他創(chuàng)作了《野性的呼喚》(1903年)和《白牙》(1906年)。1909年,他出版了非常自傳體色彩的長篇小說《馬丁·伊登》,以及之后的《約翰·巴利科恩》。他的作品充滿了生命力,其中以動物小說非常受矚目,尤其受少年兒童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