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1/ 為大家敲響警鐘 (瑪麗·皮弗)
前言2/ 經受青春期的考驗 (薩拉·吉列姆)
第1章 迎接暴風雨的小樹苗
青春期的女孩是在這場名為“變化”的颶風中被壓彎了的小樹苗。有三個因素使年輕女孩易受颶風襲擊:第一是她們的發(fā)育水平;第二是美國文化對青春期早期女孩的打壓;第三是在女孩們最需要父母支持的時候,他人卻期望她們能夠獨立于父母。
第2章 真假自我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巨大的社會文化壓力迫使女孩們分裂出虛假的自我——它來自廣告、電視、音樂和同齡人。女孩可以冒著被同伴拋棄的風險做真實的自己,也可以拒絕真實的自己,被社會所接受。在他人面前,大多數女孩都會變成她們“應該”成為的人。
第3章 內在與外在的成長
如果女孩們有機會與外界產生真正的聯結——與他人談心、閱讀,或進行創(chuàng)作性活動,那么她們終將綻放。如果她們能夠與他人或自己的真實自我保持聯結,她們會認為自己擁有更多幸福感,并且會在情緒、社交等方面獲得成長。她們的同理心會得到發(fā)展,會感覺自己堅不可催,會對自己的能力更有自信。
第4章 從過去到現在 (1959-2019)
20世紀60年代的女孩“自信”,20世紀90年代的女孩“叛逆”。到了2019年,女孩們都很“謹慎”。如今的女孩有很多合理的理由感到脆弱——經濟條件惡劣,氣候變化的巨大的威脅,校園槍擊事件司空見慣。在過去的50年里,人們變得越來越孤獨。在20世紀70年代,每個人平均有3個親密的朋友。這個數字一直在穩(wěn)步下降,許多美國人現在都說自己沒有親密的朋友。
第5章 家庭的力量
父母能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就是為生活做好準備。這意味著要教會他們批判性思維和人際相處技巧,鼓勵他們走出舒適圈,贏得困難的挑戰(zhàn),并與他們就人際關系、政治和社會如何運作進行深度對話。如果父母認為孩子們是虛弱的,他們就會變得虛弱;如果父母期待孩子們產生力量,就會給他們帶來力量。
第6章 母親的力量
青春期的女兒給母親的信息是最矛盾的。人們期望母親保護她們的女兒不受社會文化的傷害,即使她們是在幫助女兒適應文化環(huán)境。她們要鼓勵女兒長大成人,同時又不能讓她們受到傷害。她們要為自己的女兒兢兢業(yè)業(yè),又要鼓勵她們離開自己,尋求獨立。母親們被要求全心投入地去愛女兒,還要確切知道自己何時應該在情感上和身體上與女兒保持距離
第7章 父親的力量
如今,大多數父親都希望自己的女兒成為堅強勇敢的人。他們可能把堅持女性主義看得更重要,而不是對它心存恐懼。他們尊重妻子,并希望自己的女兒在未來能夠得到一樣的尊重。許多父親在體育運動中指導女兒,或在音樂、藝術或旅行方面和女兒擁有共同的熱情,他們能夠幫助女兒樹立自信并堅持真實的自我。
第8章 父母離異帶來的影響
父母離婚對青少年來說尤其艱難。一部分原因是他們所處的成長階段,另一部分原因是青少年需要太多來自父母的能量。青少年需要父母同他們交談,監(jiān)督他們,幫助他們保持條理,并在他們沮喪時提供支持。然而,離婚后的父母通常沒有這么多精力,這會讓青少年感到巨大的喪失感——他們會覺得自己失去了父母、家庭和童年。和更小的孩子不同的是,當他們試圖表達自己的痛苦時,很可能選擇一些危險的方式。
第9章 青春期抑郁癥和自殘行為
一個經歷著輕度的青春期痛苦的女孩可能會試圖自殺,這并不是因為她的生活整體來看很痛苦,而是因為她沖動且被動,無法正確看待當下遇到的小挫折。一些女孩自殺是因為心理創(chuàng)傷,而另一些女孩則是因為一時的困惑和困難。那些有自殺傾向的女孩需要得到不同類型的關注,但所有青春期女孩都在面對潛在的危險,必須被認真對待。
第10章 青春期焦慮癥
如今,抑郁和焦慮的女孩比現代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多,自殘行為也越來越普遍。事實上,網上有一些視頻教女孩們如何傷害自己。在一些社交群中,女孩們會競相炫耀自殘留下的嚴重傷疤。這種極具破壞性和毀滅性的行為正在通過社會關系傳播。家長、學校管理人員和醫(yī)療專業(yè)人員需要對這一現象有更多的認識,并在看到證據后立即采取行動。
第11章 暴食癥和厭食癥
暴食癥是年輕女性中最常見的飲食失調。對于有暴食癥的年輕女性來說,飲食、催吐和體重無情地占據了她們的生活,快樂被絕望、瘋狂和內疚所取代。厭食癥通常在初中開始出現,而暴食癥(即大學女生?。﹦t傾向于在青春期后期發(fā)展,很多年輕女性都是在女生聯誼會和宿舍生活中患上這種病的。厭食癥的女孩是完美主義者并且具有超強的自控力,但有暴食癥的年輕女性是沖動的,她們長期處于自我失控的狀態(tài)。
第12章 毒品與酒精的誘惑
青春期女孩經常會感到迷茫、抑郁和焦慮,吸毒和酗酒對她們很有吸引力。酒和大麻很受歡迎,因為它們?yōu)榍啻浩谂⑻峁┝艘环N快速、簡單的讓自己感覺良好的方法。面對十幾歲的女孩時,理解她們吸毒或酗酒的背景原因是很重要的。通常,吸毒或酗酒成癮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可能會指向其他問題,比如絕望、社交焦慮、與朋友或家人的關系問題、追求成功的壓力或者負面的性體驗。女孩酗酒或吸毒的原因各不相同,必須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第13章 性和暴力的傷害
我們對青少年關于性別、同理心和性的教育方式是導致各種悲劇事件發(fā)生的原因之一。性侵犯和性騷擾不僅是個人行為,也受到諸如文化規(guī)范、大眾媒體、音樂和他人教導等因素的影響。父母需要對色情音像制品有所了解,并且需要盡早和孩子談這件事。青少年需要性教育,需要有人和他們直白地討論色情音像制品的負面影響,以及就相關的性問題進行明確的交流。
第14章 傾聽她們,理解她們
青春期的女孩是古怪的、脆弱的、善變的;她們也是堅強的、善良的、有洞察力的。所有女孩都試圖擺脫父母的束縛,同時又想和他們保持情感上的聯結。她們不斷探索,期望在實現自我的同時,仍然能獲得他人的愛。心理治療師相信所有青春期女孩本質中的美和希望,重要的是要教會她們練習定心,建立和堅持自己的邊界,以及認清想法和感覺之間的區(qū)別。
第15章 讓青春之花怒放
許多堅強的女孩都有類似的經歷:她們被同齡人孤立和排斥。她們的堅強是一種威脅,她們因為與眾不同而受到懲罰。那些沒有吸引力或者不擔憂自己外表的女孩會被嘲笑。這種孤立往往是一件幸事,因為它允許女孩發(fā)展出一種強烈的自我意識。從青春期開始,被孤立的女孩往往比被別人接受的女孩更獨立、更自給自足。
第16章 在太陽和星星下茁壯成長
青春期是童年和成年之間的分界線,它既洋溢著活力,也充滿了危險。成長需要個人的勇氣和努力,也需要外界環(huán)境提供的保護和培育。幫助青春期女孩的長期計劃,將涉及深層、復雜的文化變革——重建社區(qū)意識,打擊成癮,改變教育模式,促進性別平等和減少暴力,建立一種有序、安全、包容多樣性和自治的文化。這樣女孩們就可以慢慢地、平靜地成長為一個完整、真實的人。
后記 關注孩子,陪伴成長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