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一、當代和平研究的解釋學方法論
二、建構主義國際關系理論作為話語結構的和平意義
三、哥本哈根學派和平研究的理論元素
四、哥本哈根學派和平研究的現實意義
五、本書各章內容
章 哥本哈根學派形成的歷史背景和理論淵源
節(jié) 哥本哈根學派形成的歷史背景
一、國際與歐洲安全形勢的變化
二、歐洲安全非軍事領域的形成
三、共同安全與非進攻性防御思想(Non-Offensive Defens,NOD)的提出
四、北歐安全模式的形成
五、北歐和平研究的興盛
第二節(jié) 哥本哈根學派的發(fā)展歷程
一、冷戰(zhàn)期間的發(fā)展歷程
二、冷戰(zhàn)后的發(fā)展歷程
第三節(jié) 哥本哈根學派的理論淵源
一、奧斯陸學派
二、英國學派
三、建構主義的影響
第二章 哥本哈根學派安全思想的擴展及深化
節(jié) 冷戰(zhàn)后安全的擴展與深化
一、布贊的安全思想
二、從傳統(tǒng)安全觀到寬泛安全觀
三、防范安全困境的思考
第二節(jié) 安全層次在理論上的深化
一、和平研究的層次觀
二、國際關系理論的層次觀
三、哥本哈根學派的層次觀
第三節(jié) 哥本哈根學派的安全層次觀
一、個人安全
二、國家安全
三、地區(qū)安全
四、國際安全
第四節(jié) 哥本哈根學派的安全領域觀
一、安全多重領域的演進
二、安全領域的理論框架
第三章 哥本哈根學派的安全化理論
節(jié) 安全化理論的思想淵源
一、奧斯丁的“言語行為”理論
二、德里達的解構思想
三、卡爾·施密特的“例外政治說”
四、肯尼斯·沃爾茲的結構現實主義
第二節(jié) 安全化理論形成的歷史演變
一、安全化的前期研究
二、安全化理論的提出和確立
三、安全化研究的深入和社會安全
四、后哥本哈根時期的安全化研究
第四章 比較視野下的哥本哈根學派安全觀
節(jié) 國際安全研究的五個構成
第二節(jié) 與傳統(tǒng)安全觀的比較
一、安全指涉對象的深化與安全領域的擴展
二、安全實現方式的綜合化
第三節(jié) 與批判安全觀的比較
一、安全指涉對象對個人主體的超越
二、安全實現方式的中立化
三、認識論差異
結論
一、哥本哈根學派安全思想的理論貢獻
二、對哥本哈根學派的批判與哥本哈根學派的回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