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美學現(xiàn)代美學視域下的形而上學價值研究

現(xiàn)代美學視域下的形而上學價值研究

現(xiàn)代美學視域下的形而上學價值研究

定 價:¥48.00

作 者: 楊波 著
出版社: 遼寧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205099657 出版時間: 2021-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78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現(xiàn)代美學已泛化到日常生活中,美學學科邊界變得日益模糊,美學幾乎成為文化學的一部分和關于快感、美感的社會解釋學,越來越喪失精神性,淪為感性認識論和趣味理論。當美學淪為文化工業(yè)的附屬,成為人生活世界的裝飾品和商品營銷手段時,美學的生存境況促使美學自我反思變得迫在眉睫。本書脫胎于作者的博士畢業(yè)論文,對形而上學價值問題做了詳細的分析、闡述。本書包括八個章節(jié),從形而上學內(nèi)涵、表現(xiàn)、主體到,反思、意義、價值,進行全方位的解讀。本書作為作者形而上學之思的路標,希望給讀者帶來一些啟示。

作者簡介

暫缺《現(xiàn)代美學視域下的形而上學價值研究》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美學視域下形而上學價值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jié) 現(xiàn)代美學視域下形而上學價值問題的研究現(xiàn)狀
一、國外研究現(xiàn)狀
二、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第三節(jié) 現(xiàn)代美學視域下形而上學價值新思考
一、研究意義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現(xiàn)代美學的興起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美學對傳統(tǒng)美學的反思
第二節(jié) 康德道德形而上學框架中的美學
一、審美判斷的四個契機
二、審美是想象力與知性的自由游戲
三、美是道德的象征
四、康德美學對后世的影響
第三節(jié) 現(xiàn)代美學視域的形成
一、現(xiàn)代美學視域的文化語境
二、現(xiàn)代美學視域的內(nèi)涵
第三章 現(xiàn)代美學視域下的形而上學表現(xiàn)
第一節(jié) 人本主義美學
一、意志主義美學
二、現(xiàn)象學美學
三、存在主義美學
第二節(jié) 科學主義美學
一、形式主義美學
二、分析美學
第四章 現(xiàn)代美學視域下的形而上學主體生成
第一節(jié) 意志主體
第二節(jié) 從藝術向生存的轉折
第三節(jié) 生存美學的主體性
第五章 現(xiàn)代美學與形而上學的一體化前提
第一節(jié) 形而上學對美學的奠基
一、形而上學在知識體系中的地位
二、形而上學的理論內(nèi)涵
第二節(jié) 人的形上本性
一、認識你自己
二、人的雙重本性
三、人的形而上性與形而上學
第三節(jié) 人的形上視域中的美
一、“美不遠人。人不遠美”
二、人性與美
三、美學的歷史變奏
第四節(jié) 形而上學對美學的構型
一、形而上學對美學原初構型
二、形而上學對美學的構型機理
第五節(jié) 人性在形而上學與美學中的豐盈
一、作為整體性的人性
二、作為神性主體的人性
三、作為理性主體的人性
四、作為多元主體的人性
第六章 現(xiàn)代美學視域下的形而上學反思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美學的趨勢
一、個體生存的美學反抗
二、美學向日常生活的拓展
三、由美學向形而上學的重構
第二節(jié) 形而上學的現(xiàn)代重建
一、形而上學的理論形態(tài)
二、形而上學的理論走向
三、形而上學的現(xiàn)代反思
第三節(jié) 藝術哲學作為形而上學的未來
一、美學與藝術
二、藝術與形而上學對接的可能性分析
三、藝術哲學的使命
第七章 現(xiàn)代美學視域下形而上學價值對馬克思“人類解放”的啟發(fā)意義
第一節(jié) 馬克思對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批判
一、馬克思對傳統(tǒng)形而上學方法的批判
二、馬克思對傳統(tǒng)形而上學主體的批判
三、馬克思對傳統(tǒng)形而上學實體的批判
第二節(jié) 馬克思對美學的批判
一、馬克思對美學的批判
二、馬克思美學的實踐視域和方法論原則
三、馬克思美學的實踐主體辯證法
第三節(jié) 馬克思“人類解放”思想
一、馬克思的“人類解放”思想內(nèi)涵
二、形而上學對馬克思的“人類解放”思想的啟發(fā)意義
第八章 美學與當代人文學科的互聯(lián)以及現(xiàn)實的價值
第一節(jié) 美如何獲得
一、美是否可教
二、美育與人文學科
三、美育的學問——培育完美的人性
第二節(jié) 美好的世界如何可能
一、美德是否可教
二、人與自然、社會
三、人化自然的心靈秩序
結論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