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視野下中國教育公平保障研究》首次系統(tǒng)地提出了法治教育公平的“一起點、一矛盾、兩公平、兩結合、三均等、三原則、三進程”的綜合分析框架。一起點,指受教育權這一法治視野下的邏輯起點。一矛盾,指應然教育公平和實然教育公平,也指理想教育公平和現(xiàn)實教育公平的矛盾。兩公平,本文明確區(qū)分了應然教育公平和實然教育公平,也區(qū)分了形式教育公平和實質教育公平。兩結合,指靜態(tài)的法制思維文本分析和動態(tài)的法治思維程序分析相結合。三均等,是指教育的起點均等、過程均等和結果均等。三原則是指教育公平的平等原則、差異原則和補償原則。三過程是指教育公平法治的行政、司法和救濟三個動態(tài)過程。通過分析會發(fā)現(xiàn),一般教育德性視閾下的理想公平、實然公平與法治視野下追求的形式公平、規(guī)則公平和實質公平、程序性公平有天然對應性和契合性;教育德性分析下的教育起點、過程和結果的公平和法治視野下的行政、司法和救濟三過程有著天然的契合性。而這契合的邏輯起點就是受教育權?!斗ㄖ我曇跋轮袊逃奖U涎芯俊氛J為法治視野下教育公平保障,首先是權利的公平保障,其次是良法的規(guī)則性公平保障,再次是良法的程序性公平保障,以及權利受損的救濟保障。其中,權利的公平,是指受教育權的確保、宣示和分享性權利;規(guī)則性公平是指符合良法特性的法制規(guī)則公平。而這二者保障的只是形式上的公平保障。要做到實體性的公平,還需要有程序性公平保障和權力受損的救濟機制。程序性公平保障是指教育公平在行政、司法和救濟等程序中獲得的權益保障。通過良性的法律規(guī)則和程序性的法治維護,才能有效保障教育的起點、過程和結果的實然公平。最后,從轉變教育公平保障的法治理念、完善教育公平保障法律與規(guī)范、建立教育公平保障的行政執(zhí)法機制、改進教育公平保障的司法與救濟機制、建立教育公平法治指數(shù)和第三方評估機制,加強輿論監(jiān)督保障等方面為教育公平法治保障提出了有益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