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慈祥的老人季羨林老人是一位著名的學者,他研究的學問又很艱深,所以我原以為他是不大好與孩子們交流的。但是現(xiàn)在季羨林讀書會的王佩芬和出版社的黃朝昉做了一項非常有益的工作,將季老生活中的另一面挖掘了出來,他平時怎樣待人接物,怎樣治學,怎樣走過人生,這些就成了孩子們觸手可讀、可學的人生小百科。季羨林先生高壽,活到98歲。而他自己是經歷過清朝、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三朝”的。季老晚年我去看他時,他說的多的一句話就是:我這一生就是一面鏡子。他于人生、社會有太多的感慨和經驗。他是一位正義的愛國的學者。年輕時留德十年,回國后潛心于學術研究,并運用學到的知識挖掘祖國的文化遺產,促進國際交流,功勞不小。晚年的季老寫了大量生活味、人情味都很濃的散文。比如,回憶老友,國內外的游記,家門口的荷花,甚至他家可愛的小花貓、大黃狗,一花一木都見真情。他尤其對孩子關愛有加,寫了《三個小女孩》《塔什干男孩子》這一類的文字。他95歲那一年,我到醫(yī)院去看他,不知怎么就說到孩子的教育成長上。因我在報社分管教育報道,就順勢請他為孩子們寫幾句話。他不假思索就寫:“熱愛祖國,孝順父母,尊重師長,同伴和睦”。其時,他寫字時手已經有點發(fā)抖??粗@些字,我又想起他在北京圖書館危坐一旁,陪學生讀書的情景。我趕忙回去,將這幾行顫顫巍巍,充滿著慈愛的手跡發(fā)表在《人民日報》上。這是一個老人、一個老知識分子對下一代的殷殷囑托。當然,先生還有很多適合孩子們讀的文字,我們盡可到他的著作中去尋找世間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