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研究結論,《大學英語學業(yè)求助的動機行為研究/外國語言文學研究文庫》主要得出以下四個外語教學管理啟示:一,大學英語教師應學會根據特質表現(xiàn)判斷個體動機類型,妥善利用學業(yè)求助的動機行為規(guī)律,切實提升大學生英語學業(yè)成就。二,大學英語教師應清楚不同動機主體在學業(yè)求助上的表現(xiàn),重點關注成績回避與成績趨近兩類目標個體的學業(yè)行為,針對性采取治理措施,以扼制該學習群體的問題行為。三,大學英語教師應掌握大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哪些類型的求助行為,明晰工具性求助對大學生英語學業(yè)成就具有較為積極的影響,了解如何提升良性信息交互是外語教學實踐者應重點關注的方向。四,高教管理與實踐者應在現(xiàn)實的大學英語評估設計嘗試配比反轉,即以形成性評估為主、總結性評估為輔,這種反傳統(tǒng)模式能夠有力抑制大學生外語學習中的執(zhí)行性求助行為。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主要體現(xiàn)于以下三方面:一,消極行為動機視角的選取。將外語教學研究引申至動機層面,聚焦于與傳統(tǒng)觀念相違背的負面學習行為,基于根本層面挖掘行為動因,為不良求助管控的教改方案制定與教學管理設計提供操作思路。二,多層模型的研究范式。提出內在認知與條件情境相依的理論模型,從內外因、個體與組織層面,以及心理與情境等綜合考量學習行為的影響模式,既形成一個可待拓展的研究框架,更為語言學習行為研究提供全新的研究范式。三,干預研究的實證設計。打破外語學界定性研究的主流模式,實證設計的嚴謹既確保了研究結論的科學性與可行性,又有力地保障了情境干預思路的可推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