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文學評論與研究翻譯、概念與經(jīng)濟:嚴復譯《國富論》研究

翻譯、概念與經(jīng)濟:嚴復譯《國富論》研究

翻譯、概念與經(jīng)濟:嚴復譯《國富論》研究

定 價:¥198.00

作 者: 劉瑾玉 著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20178464 出版時間: 2021-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63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從中西翻譯文化交流史的基本脈絡和史實出發(fā),以嚴復翻譯斯密巨著《國富論》為主要研究對象,結合英文底本、手批、案語、譯文修訂本與日記等周緣一手資料,探討了中西方思想早期接觸過程中凸顯的翻譯問題。書中重點分析了嚴復在翻譯過程中的個人閱讀體驗和翻譯思考,他通過對西方經(jīng)濟學思想的擇取與審思,達反觀與推動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目的,體現(xiàn)出其對中華文化的守護與執(zhí)著。研究強調(diào)以資料的新發(fā)現(xiàn)與新解讀為突破,還原歷史的多元性、延續(xù)性和完整性,研究路徑和研究價值回歸中國文化發(fā)展脈絡,從當代學思進行重新闡釋。本書對當下大量紛雜的西方學說與思潮譯入我國有一定參考價值,提出了一些譯學思考,也為嚴復翻譯思想研究提供了新發(fā)現(xiàn)和新思路。

作者簡介

  劉瑾玉,內(nèi)蒙古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翻譯學博士,曾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口筆譯研究中心和哈佛大學東亞系訪學。從事中國近代翻譯史、民族翻譯文化史研究。在外語類CSSCI期刊《外語教學與研究》《中國翻譯》《上海翻譯》《復旦外國語言文學叢刊》和國際期刊發(fā)文3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規(guī)劃項目2項和其他各類課題20余項,出版專著、譯著4部。獲得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政府獎二等獎,獲省級“新世紀321人才”“青年科技英才”稱號,擔任中國翻譯協(xié)會理事、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翻譯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翻譯史研究專業(yè)委員會理事等。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節(jié) 外來思想的翻譯、概念與嚴復譯《國富論》
第二節(jié) 研究問題、方法和理論
第三節(jié) 取向與突破
第四節(jié) 本書的結構和觀點
上編
第一章 百年來嚴譯研究的轉變與再思考
第一節(jié) 百年來嚴譯研究的對象、材料、理論、方法及其轉變
第二節(jié) 嚴譯研究的再思考
第三節(jié) 關于《原富》及嚴復經(jīng)濟思想的研究
第二章 文本圖譜:嚴復、斯密與《原富》
第一節(jié) 嚴復的翻譯與思想
第二節(jié) 嚴復的經(jīng)濟著述與思想
第三節(jié) 實學文化背景
第四節(jié) 《原富》的翻譯動因與實施
第五節(jié) 斯密與The Wealth of Nations
第六節(jié) 《原富》的翻譯與譯本特點
第三章 英文底本:手批、注釋與案語
第一節(jié) 朱藍墨筆批,譯事跡可循:底本手批的來龍去脈
第二節(jié) 譯者嚴氏之言說,還是編者羅氏之言說——案語來源甄辨研究
第四章 記憶地圖:《國富論》在中國的早期漢譯研究
第一節(jié) 世界傳播:以近代日本為例
第二節(jié) 共同文本:傳教士對西方經(jīng)濟學說的譯介
第三節(jié) 20世紀前后正式譯入:近代和當代知識分子的新譯本
第四節(jié) 百年漢譯史中對“富”翻譯話語的營建與嬗變
第五節(jié) 以“富”為主題的翻譯話語
第五章 “概念史”視域下的譯名演變:Economy與中國古代經(jīng)濟詞語的對譯
第一節(jié)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jié) 以“概念史”作為研究視角
第三節(jié) Economy的歷史考察
第四節(jié) 從“食貨”到“理財”:本土詞語作為譯名的選取
第五節(jié) “經(jīng)濟”與“計學”的對峙
第六節(jié) “計學”的再商榷
余論
第六章 譯本呈現(xiàn):《原富》的翻譯與比較
第一節(jié) 嚴復英文底本手批與翻譯過程揭秘
第二節(jié) 嚴復譯文、案語與底本注釋來源甄辨
第三節(jié) 重要經(jīng)濟范疇翻譯話語空間的建立
第七章 思想資源:嚴復對斯密經(jīng)濟思想的解讀與傳播
第一節(jié) “放任自由”與“經(jīng)濟自由”
第二節(jié) 嚴譯《原富》在近代中國知識空間的傳播
第三節(jié) 譯者思想構建與延續(xù)
第八章 結語
下編
Book I Of the Causes of Improvement in the Productive Powers of Labour,and of the Order According to Which Its Produce is NaturallyDistributed Among the Different Ranks of the People
發(fā)凡
Chapter I Of the Division of Labor
篇一 論分工之效
Chapter Ⅱ Of the Principle Which Gives Occasion tothe Division of Labour
篇二 論分功交易相因為用
Chapter Ⅲ That the Division of Labour is Limited by the Extent of the Market
篇三 論分功交易相為廣狹
Chapter Ⅳ Of the Origin and Use of Money
篇四 論泉幣之始
Chapter Ⅴ Of the Real and Nominal Price of Commodities, or their Price in Labour, and their Price in Money
篇五 論物有真值與市價異
Chapter Ⅵ Of the Component Parts of the Price of Commodities
篇六 論物價之析分
Chapter Ⅶ Of the Natural and Market Price of Commodities
篇七 論經(jīng)價時價之不同
Chapter Ⅷ Of the Wages of Labour
篇八 釋庸
Chapter Ⅸ Of the Profits of Stock
篇九 釋贏
Chapter Ⅹ Of Wages and Profit in the Different Employments of Labour and Stock
篇十 論業(yè)異而庸贏不同之故
Chapter Ⅺ Of the Rent of Land
篇十一 釋租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國富論》漢譯本統(tǒng)計表(1901~2016)
附錄二 傳教士譯介西方經(jīng)濟類內(nèi)容的期刊、報紙統(tǒng)計表(1800~1911)
附錄三 《富國策》、《佐治芻言》和《富國養(yǎng)民策》目錄對照表
附錄四 嚴譯《原富》經(jīng)濟學術語譯詞表(部分)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