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天文學探索》打算從各個側面對先秦時期楚天文學的起源、發(fā)展、成就及其在中國古代天文學中的歷史地位進行探索。勤勞智慧的楚國先民具有重視天文學研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他們在創(chuàng)造綺麗無比的楚文化的同時,在天文學方面也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漢代史學巨匠司馬遷在其名著《史記·天官書》中列舉了上古至戰(zhàn)國間的十二名“昔之傳天數者”,其中,屬于楚人或楚人先祖的就達六名之多,他們是:高辛時代以前的重黎,唐、虞時代的羲和,有夏時代的昆吾,殷商時代的巫咸,戰(zhàn)國時代的甘公和唐昧。因此,人們要了解楚國和楚民族的歷史文化,就不應忽視對楚天文學的了解。天文學是一門古老的自然科學,它同數學、力學、醫(yī)學、農學等自然科學一樣,在人類適應自然、利用自然的生產斗爭中產生,并隨著生產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古代民族的生產活動,無論是農業(yè)生產還是牧業(yè)生產,都有著定方向、定時間和定季節(jié)的需要,而日、月、星宿等天體的視位置和視運行規(guī)律,則可以為這些需要提供準確的標志。當古人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漸認識了這些標志,并將它們成功地服務于生產實踐時,古人對天文現象的觀察就開始作為一門科學而存在了。楚天文學的產生和發(fā)展情況,即可很好地證明這一點。從現代科學的分類來說。天文學是一門以日、月、星為研究對象的自然科學。但在中國古代的學術概念中,“天文”一詞不僅包括日、月、星等天體現象,而且包括雨、雪、風、云等大氣現象。因此,《楚國天文學探索》在著重探索楚天文學的同時,也將對楚氣象學辟專章予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