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政治理論作為社會建構的人權:從烏托邦到人類解放

作為社會建構的人權:從烏托邦到人類解放

作為社會建構的人權:從烏托邦到人類解放

定 價:¥78.00

作 者: [美] 本杰明·格雷格 著,李仙飛 譯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0289618 出版時間: 2020-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72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以塞繆爾莫恩對人權歷史的分析作為主要的論戰(zhàn)對象(《最后的烏托邦:歷史中的人權》,哈佛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作者旗幟鮮明地把人權看作是社會建構的產物。首先是本土化,通過開掘現實理論資源(主要包括文化資源和神經生物學資源)和現實手段,將人權的建構視為一個學習過程。其次,鼓勵在具有自我批判能力的共同體(也可以是民族國家)之內哺育“堅定而自信”的個體,并創(chuàng)造條件使得二者互哺。從長遠的發(fā)展趨勢看,作者認為需要進行“互惠主義和利他主義”的情感教育并采取積極的命運創(chuàng)造者的立場,建構利于人類繁榮的“人權之道”。

作者簡介

  本杰明·格雷格(Benjamin Gregg),供職于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政治學系,現為牛津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本科畢業(yè)于耶魯大學,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分別在普林斯頓大學和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和哲學博士學位,擅長政治哲學和復雜現代社會的社會學理論研究。主要作品有:《濃厚的道德,稀薄的政治:貫穿社區(qū)信仰的社會整合》、《以不確定的規(guī)范處理政治事務:開明的地方主義理論》、《人權國家:主權國家之內與之外的正義》、《將人類的本性稱為文化設計的生命倫理學:基因工程的政治挑戰(zhàn)》(待出)。

圖書目錄

引言 作為本土建構的、有限卻收放自如的人權
人權:政治的而非神學的
“人權”
本書概覽
第一部分 俗世的規(guī)范:地方性而非普遍性
第一章 人權:政治的而非神學的
相互競爭的人權路徑:區(qū)別于神學給予的社會建構
反對人權神學方法的論據
政治的而非神學的人權
社會建構的人權作為一種能動性政治
第二章 人權:政治的而非形而上學的
形而上學人格論的自然主義替代
作為政治成就的尊嚴(形而上學尊嚴論的替代)
通過差異實現社會整合(形而上學同一論的替代)
兩種政治潛力
第三章 從本土規(guī)范中生成普遍的人權
排他主義:濃厚的與稀薄的
本土規(guī)范的批判性能力
本土的自我呈現:反對帝國主義
第二部分 作為社會建構的人權的現實理論資源
第四章 文化資源:個體作為人權的劇作者
自我肯定
自我賦權的特性
相互承認的領域
自我賦權籌劃的局限
第五章 神經生物學資源:情感和天然的利他主義
人性是生物性的,而非形而上學的或神學的
通過社會結構和人格結構鼓勵利他主義
理性和情感的交織
通過利他主義的虛擬血緣關系來擁抱基于情感的人權
人權事業(yè)與情感相關的目標
在支持人權的過程中運用情感是否必然具有操控性?
第三部分 促進人權思想的現實手段
第六章 將人權轉譯為本土文化語匯
人權本土化改變了當地文化
不排除地方“真實性”和“合法性”的人權本土化
人權本土化與當地文化:共鳴與挑戰(zhàn)
本土層面經由“雙重意識”的轉化
“雙重意識”與角色的雙重性:外部仲裁者與本土參與者
令人不安的雙重性:文化的完整性和人權
文化本土重塑和轉譯路徑的局限性
第七章 經由認知重構促進人權
反對文化的本質主義方法
與規(guī)范層面有別的文化認知
使人權內在于群體的自我理解
作為認知共同體的人權和作為學習過程的認知共同體
人權作為社會制度層面的學習過程
認知重構
第四部分 人權的未來式:人類本性與重構的政治共同體
第八章 作為文化選擇并經由人類本性的人權
“第二天性”:作為文化選擇的人性
作為文化選擇的人性:人權而不是自然的復魅
針對出生之前的生命的文化選擇
第九章 人權國家
人權只存在于政治共同體之中
是人權的政治共同體而不是民族國家
解決“擁有權利的權利”的難題:民族國家的另一種選擇
民族國家的未來式:人權國家
通過個體自主權的“稀薄的規(guī)范”來保障人權
結語 作為社會建構之人權的得與失
參考文獻
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