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世界史創(chuàng)造新日本:1853年以來的美日關系史

創(chuàng)造新日本:1853年以來的美日關系史

創(chuàng)造新日本:1853年以來的美日關系史

定 價:¥168.00

作 者: W.拉夫伯爾 著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203116806 出版時間: 2021-06-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63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日本,緊湊、同質、緊密團結,害怕無序;美國,龐大、開放,害怕經濟危機,不斷謀求國際市場。本書即講述了自1853年以來這兩個國家之間的分歧、沖突、戰(zhàn)爭與合作,以及其背后的愛恨故事。通過運用美日兩國的文獻材料,拉夫伯爾為我們呈現(xiàn)了重新武裝日本背后的曲折、現(xiàn)代美日貿易談判中的緊張、日本在為美國巨額赤字提供資金方面的持續(xù)重要性,以及兩國開拓中國市場的動力。

作者簡介

  W.拉夫伯爾(W. LaFeber,1933.8—2021.3) 康奈爾大學歷史系教授,當代zui杰出的對外關系史學者之一,著有《新帝國:對美國擴張的解釋,1860—1898》《美國、俄國和冷戰(zhàn)》《不可避免的革命:美國在中美洲》等。 拉夫伯爾的學術生涯跨越了“美國世紀”的后半段,其間,他不斷向美國的“正統(tǒng)史學派”發(fā)起挑戰(zhàn),他的很多信徒也成為切實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人,包括美國前國會議員,現(xiàn)在是華盛頓特區(qū)頂級說客的湯姆·唐尼(Tom Downey),美國前任國家安全顧問斯蒂芬·哈德利(Stephen Hadley),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埃里克·埃德爾曼(Eric Edelman)等。

圖書目錄

Ⅰ / 前 言
第一章??勢不可擋,志不可移 / 1
1 / 一 兩個民族
6 / 二 遭遇“新西方”
8 / 三 美國人的出現(xiàn)
18 / 四 哈里斯大勝,以及井伊遇刺
25 / 五 美國人與現(xiàn)代日本的誕生
第二章 加入俱樂部(1868—1900年)/ 39
39 / 一 兩種制度
49 / 二 兩種制度、兩種帝國主義
54 / 三 加入帝國主義俱樂部:伊藤、格萊西姆與甲午戰(zhàn)爭
63 / 四 夏威夷爭端
68 / 五 加入帝國主義俱樂部:“精彩而微小之戰(zhàn)”與黯然失色之戰(zhàn)
74 / 六 美日一度是朋友
第三章 轉折(1900—1912年)/ 83
83 / 一 列強與義和團
91 / 二 山縣、羅斯福與日俄戰(zhàn)爭
103 / 三 中國東北:首次沖突
107 / 四 加利福尼亞危機及其他
112 / 五 中國東北:第二次沖突
第四章 革命、戰(zhàn)爭與種族(1912—1920年)/ 126
126 / 一 老歐洲、新亞洲
128 / 二 山縣、威爾遜與革命中國的“邊疆”
131 / 三 加利福尼亞:“另一個種族問題”
134 / 四 雙線戰(zhàn)爭:1914—1918年
144 / 五 西伯利亞(俄國遠東):苦澀的選擇
148 / 六 巴黎
第五章 創(chuàng)造新時代:從華盛頓到沈陽(1921—1931年)/ 163
163 / 一 胡佛、拉蒙特與新時代
168 / 二 華盛頓公約、紐約的黑室
180 / 三 “心平氣和,以理服人”:1924年移民法案
183 / 四 又是中國
189 / 五 “他們仍然需要我們——這或許就是他們惱怒的原因”:1929—1931年
第六章 繩索Ⅰ:從沈陽…… / 203
203 / 一 日美關系的“典范”:20世紀30年代
204 / 二 華爾街與東北危機
216 / 三 高橋、赫爾,以及戰(zhàn)爭貿易與戰(zhàn)爭政治之間的競爭
225 / 四 戰(zhàn)爭與演員
第七章 繩索Ⅱ:……到珍珠港 / 234
234 / 一 系緊繩索
239 / 二 “共榮圈”
246 / 三 割斷繩索的努力:珍珠港
第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兩種愿景之爭 / 267
267 / 一 天皇VS“機器法則”
272 / 二 加利福尼亞參戰(zhàn):再安置營和好萊塢
277 / 三 日本機器的失敗
283 / 四 “我們被當成了傻子”:美國戰(zhàn)后規(guī)劃中,敵人成為朋友
292 / 五 杜魯門和雅爾塔體系的崩潰
300 / 六 “雙重打擊”——與結局
第九章 創(chuàng)造一個新日本:改革、反轉和戰(zhàn)爭(1945—1951年)/ 319
319 / 一 “要么給我面包,要么給我子彈”
325 / 二 占領的第一時期(1945—1947年)
333 / 三 占領的第二時期(1947—1950年):美國人
339 / 四 占領的第二時期(1947—1950年):日本人、美國人和中國人
348 / 五 朝鮮:為日本而戰(zhàn)——“上天的禮物”
第十章 20世紀50年代:關鍵十年 / 370
370 / 一 “日本……或為天使,或為惡魔”
375 / 二 戴明、杜勒斯和重大選擇:中國還是越南?
386 / 三 新冷戰(zhàn)
391 / 四 圍繞安保條約的危機(1957—1960年)
第十一章 “奇跡”的出現(xiàn)與中國的再現(xiàn)(1960—1973年)/ 408
408 / 一 池田和其他“晶體管商人”的“奇跡”
416 / 二 肯尼迪、池田和“平等伙伴關系”的幻覺
423 / 三 約翰遜、佐藤和越南
434 / 四 尼克松和佐藤——或者“與敵人貿易”
439 / 五 尼克松沖擊
第十二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1973年以來)/ 455
455 / 一 冷戰(zhàn)時代的轉折點
460 / 二 需要的是美國軍人而非美國銀行——或者“日本第一”
468 / 三 20世紀80年代:從“羅康”開始……
471 / 四 ……到兩種相互競爭的資本主義
478 / 五 ……到“日美關系處在1960年以來的最低點”
480 / 六 “冷戰(zhàn)結束了,日本最終獲勝”
485 / 七 海灣戰(zhàn)爭:美日沖突的典型案例
489 / 八 20世紀90年代:“美國在亞洲的政策從日本開始”
505 / 結 語 沖突:回望中的現(xiàn)實
517 / 附 錄
522 / 參考書目
556 / 致 謝
560 / 索 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