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初認識他時,他是一個很有成績的劇作家,是當時極有莆仙戲劇種特色的劇作家,是非常能體現(xiàn)莆仙方言的智慧和韻味的劇作家。到了90年代,我們之間由于專業(yè)上的交錯,少了來往。一直到新世紀以來才又和他一起參加《莆仙戲史論》和《莆仙戲傳統(tǒng)劇目叢書》的編校、注釋工作。他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撰寫專家,是項目專業(yè)上可依靠、可信賴的學術支持力量??上覍λ膶W術成果的認識,因為自己的粗淺無法進行準確、完整、深刻的概括和評述。他的選題都是難度極大的,要解決、要填補的都是莆仙戲研究必須馬上面對的根本性的問題。莆仙戲劇種探源、莆仙戲與梨園戲的關系、莆仙戲目連戲的研究、莆仙戲與南戲研究,無一不是重大課題。書中的論文,很多是參加國際性、全國性學術研討會時發(fā)表的論文,每一篇論文都需要大量的歷史典籍、地方文獻資料積累,需要豐富、獨特的感性知識積累。而像目連戲、南戲研究,又都得融入全國性的學術研究的共同學術話語、知識框架之中,并不是地方特性的獨白。這些論文句句艱辛,都是青燈古卷下孜孜不倦的追求,都是心血之作。除了這些論文大作,書中還有很多新中國成立后他親歷的莆仙戲重大事件、活動的有歷史價值的文字,他所認識的已故和在世的重要老藝人的述略,以及他為一些書寫的前言、后記,里邊都是一些珍貴的文化記憶和獨到見解。